颅后窝开颅术
【手术步骤】(1)切口:颅后窝开颅的切口有正中线直切口,旁中线直切口,乳突后切口,钩状切口和倒钩形切口。正中线直切口应用最多,适用于颅后窝中线部位和小脑半球病变。旁中线切口适用于一侧小脑半球或桥小脑角病变,因需切开较厚的项肌,出血较多,故应用不广。钩形及倒钩形切口以及乳突后的切口,适用于一侧颅后窝病变。两侧的弓形切口损伤大,目前已很少应用。
选好体位后,以龙胆紫或亚甲蓝划出切口线。常规消毒,消毒范围应上至额顶,下达双肩,两侧达耳前及颈侧部。铺盖单巾并用切口膜粘贴或缝合固定于皮肤上,防止术中滑动。沿切口线以0.25%~0.5%普鲁卡因(加肾上腺素)浸润各层组织,在切口线两侧分点以长针头刺至枕骨或近第1、2颈椎椎板,每处注入5~10ml普鲁卡因,以减少术中出血,便于分离肌肉。
正中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电凝或结扎出血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枕外粗隆以上从正中切开骨膜,在枕外粗隆处由其两侧绕过,留下粗隆处小块菱形筋膜,以便手术结束时对位缝合。枕外粗隆下严格沿中线项韧带切开,直达枕骨和寰椎后结节及枢椎棘突。用骨膜剥离器向两侧将附着于枕骨的肌肉及肌腱剥离推开。寰椎后结节上组织切开分离后,两侧沿后弓表面横形切开骨膜,以剥离子剥开。枢椎棘突及两侧椎板上肌肉向外剥开。剥离过程中,电凝肌肉止血,粗隆下中线两旁有导血管,以骨蜡止血。用自动牵开器将切口撑开。
(2)颅骨开窗:颅后窝开颅多为骨窗开颅。先在一侧枕骨鳞部钻一孔。因位置倾斜,钻头不能与颅骨表面垂直,故下方需用骨撬挡好,以免向下滑脱。钻穿颅骨后,改用咬骨钳将枕骨逐步咬除。枕骨开窗面积应视手术暴露要求而定。向上可咬至枕外粗隆及横窦下缘,两侧可咬至乳突后缘,向下咬开枕骨大孔后缘,必要时可将寰椎后弓咬去。但枕骨大孔后缘和寰椎后弓咬除宽度应限于每侧距中线1~1.5cm,以防止损伤椎动脉,导致不良后果。
(3)硬脑膜切开:硬脑膜切口视手术需要而定。一般均做瓣状切开,向横窦方向翻开,下方附加正中切开。颅后窝硬脑膜中线处有小脑镰,内含枕窦,沿枕骨大孔缘有环窦。枕窦和环窦的发育程度因人而异,发育良好者切开时可能出血较多,需以电凝或缝合止血,或用银夹夹闭。
(4)显露颅后窝结构:将硬脑膜瓣向横窦方向翻开,显出小脑下面、下蚓部、扁桃体、第四脑室下部、延髓和颈髓交界处等结构。
(5)颅内操作:见各具体手术。
(6)缝合创口:颅内手术结束后,除为减压目的不缝合硬脑膜外,应尽量争取缝合硬脑膜,硬脑膜张力大,缝合困难时可以筋膜修补。用粗丝线间断严密缝合枕下肌肉,缝线必须贯穿肌肉全层或分层相互重叠缝合,不可留有空隙,以免形成脑脊液漏或假性囊肿。枕外粗隆处为肌肉与筋膜交汇点,最易发生漏口,必须严密缝合。项筋膜、皮下组织及皮肤分层间断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