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初级护师考试,专门整理了子宫颈炎常见类型如下。
1.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为宫颈糜烂。糜烂面与正常宫颈上皮界限清楚。
主要是该部位鳞状上皮因炎症刺激而脱落,被宫颈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由于青春期、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增高,宫颈管柱状上皮增生,原始鳞-柱交界外移。宫颈外口可见形似糜烂的表现,为生理性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根据糜烂深浅程度分3型。单纯型糜烂指炎症初期鳞状上皮脱落后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表面平坦;颗粒型糜烂指炎症继续发展,腺上皮过度增生并伴有间质增生,糜烂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乳突型糜烂指间质继续增生,糜烂面高低不平更加明显,呈乳突状突起。
根据糜烂面的面积大小将宫颈糜烂分为3度。糜烂面积小于宫颈面积的1/3为轻度糜烂;糜烂面积占宫颈面积的1/3~2/3为中度糜烂;糜烂面积大于宫颈面积的2/3为重度糜烂。描写宫颈糜烂时应同时表明糜烂面积和深度如中度糜烂、颗粒型。
2.宫颈肥大
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宫颈组织充血、水肿、腺体及间质增生,使宫颈肥大,但表面光滑,由于结缔组织增生而使宫颈硬度增加。
3.宫颈息肉
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局部黏膜增生,子宫有排出异物的倾向,使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层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一个或多个,直径一般1cm,色红质脆易出血。由于炎症存在,息肉去除后常有复发但极少恶变。
4.宫颈腺囊肿
在宫颈糜烂愈合的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压迫腺管,使腺管变窄甚至堵塞,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而形成囊肿。检查见宫颈外口突出有青白色小囊泡,感染后囊泡呈淡黄色或白色。
5.宫颈黏膜炎
也称宫颈管炎,病变局限于宫颈管内的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宫颈管黏膜增生向外口突出,宫颈口充血、红、肿,炎症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致宫颈肥大。
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初级护师考试精华知识点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初级护师栏目!我们提供专业的备考经验技巧、精炼的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