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如下,请各位主管护师考生仔细查看。
(1)消化酶:6个月以下小儿胰淀粉酶活性较低,l岁接近成人。胰脂肪酶活性小高,2~3岁才接近成年人。故不宜过早喂淀粉类食物,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也有一定比例。
(2)健康小儿粪便: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排出胎粪,3~4天排完。①母乳喂养儿粪便:呈金黄色,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不臭,有酸味,每日2~4次。②牛、羊乳喂养儿粪便:呈淡黄色或灰黄色,较稠,多成形,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每日1次或2次,易发生便秘。添加淀粉或糖类食物可使粪便变软。③混合喂养儿粪便:母乳加牛乳喂养者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比较软、黄。无论何种方法喂养,添加谷类、蛋、肉及蔬菜等辅食后,粪便性状均接近成年人。
(3)肠道菌群:哺乳后有细菌繁殖,母乳喂养儿肠内菌以双歧杆菌为主,人工喂养儿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4)口腔:足月新生儿出生时有较好吸吮吞咽功能,早产儿较差。3个月以下小儿唾液中淀粉酶低下,不宜喂淀粉类食物。3~4个月涎液分泌增加,而婴儿口底浅,不能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常出现生理性流涎。
(5)胃:呈水平位,贲门肌发育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婴儿常发生胃肠逆向蠕动,若哺乳时吸入空气,易发生溢乳和呕吐。新生儿胃容量30~60ml,1~3个月90~150ml,l岁时250~300ml,5岁时700~850ml,成人2000ml。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异;水为1.5~2小时,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
(6)肠:婴儿肠道相对成人较长,一般为身长的5~7倍,分泌面积及吸收面积较大,利于消化吸收。肠系膜相对较长且活动度大,易患肠套叠及肠扭转。肠乳糖酶活性低,易发生乳糖吸收不良。
(7)肝:年龄愈小,肝相对愈大。正常婴幼儿肝在右肋缘下1~2cm可触及,6岁后肋缘下不能触及。
(8)食管:似漏斗状,弹力组织及肌层尚不发达,食管下端贲门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较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一般在小儿8~1O个月消失。新生儿食管长8~10cm,l岁时12cm,5岁时16cm,学龄儿童20~25cm,成人约25cm。新生儿食管有3个狭窄部位,其中通过膈部的狭窄相对较窄。
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主管护师考试高频考点欢迎关注医学教育网主管护师栏目!除了精炼的备考知识点以外,网校还提供高分学员备考经验技巧、实时政策动态变化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