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儿科护理 > 正文

小儿维D缺乏性佝偻病表现是什么?临床分期特点是什么?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表现是什么?临床分期特点是什么?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如下,请各位考生仔细查看。 

(一)初期

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小儿,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常伴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尤其头部多汗而刺激头皮,致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

(二)恢复期

经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接近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

(三)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骺畸形。

(四)激期

初期患儿若未经适当治疗,可发展为激期。

1.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患儿肌肉发育不良。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表现为头颈软弱无力,坐、立、行等运动功能落后,腹肌张力下降,腹部膨隆如蛙腹。

2.神经、精神发育迟缓 

重症患儿脑发育受累,条件反射形成缓慢,患儿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常伴发感染。

3.骨骼改变

1)四肢:6个月以上小儿腕、踝部肥厚的骨骺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佝偻病手镯或脚镯;小儿开始行走后,由于骨质软化,因负重可出现下肢弯曲,形成“O”形腿或“X”形腿。久坐者可见脊柱后凸或侧弯。

2)头部:3~6个月患儿可见颅骨软化,重者可出现乒乓球样的感觉;7~8个月患儿可有方颅或鞍形颅;前囟增宽及闭合延迟;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并易患龋齿

3)胸部: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胸部骨骼出现肋骨串珠,以第7~10肋最明显;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郝氏沟;胸骨突出或凹陷。

本篇文章带大家了解了“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期特点”,想要了解更多护士资格考试知识点及核心考点请关注>>护士资格考点总结提示>>2020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练习题库

相关推荐

【必背】护士资格考试之中医护理基础

2020护士资格备考重点“隔离技术”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