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职称

首页 > 放射医学职称 > 主治复习资料 > 正文

颅内占位性病变治疗-放射主治医师复习资料

2016-04-15 15:04
大号

颅内占位性病变治疗是放射主治医师考试需要熟练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点分享如下:

颅内占位性病变造影

颅内病变治疗的前提是准确的诊断和精确的定位。脑血管造影(DSA)、磁共振(MR)检查是诊断颅内病变的主要方法。头颅MR图像能够准确显现颅内解剖的结构,但由于部分病变如较小的动静脉畸形在MR上显示不够清楚,不能确定病变是否存在,而DSA脑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颅内血管,被认为是诊断颅内血管异常的“金标准”,通过图像可以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但难以精确定位。MR与DSA图像融合技术可对怀疑颅内病变患者,行DSA脑血管造影并三维重建,发现病变或可疑病变区域,然后行透露MR增强扫描。将两个检查的图像传送到影像工作站,通过DSA/MRFUSION软件的应用将二者图像进行像素大小和层厚的匹配,进行图像空间对位与

颅内占位性病变配准

然后相加、重叠,并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新的图像,从而使不同的术前准备影像相互完善和优势互补,增加信息量,形成全新的影像资料,有效避免误诊和漏诊,并准确定位,对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一般术前禁食12小时,做造影剂过敏试验,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和止吐剂。

颅内占位性病变操作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一侧股动脉穿刺,用特殊导管在X线监视下,经股动脉、腹主动脉、主动脉、颈总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超选择进入颈内动脉或椎动脉,插入肿瘤的滋养动脉血管内,用38%的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造影剂高压注射进行血管造影,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图像显示该血管有肿瘤染色并证实是肿瘤滋养动脉后固定导管位置,用动脉输液泵先将20%甘露醇20ml缓慢灌注,再将稀释后的保尔佳和VM-26以每分钟2-3ml的速度依次缓慢灌注。

颅内占位性病变术后处理

回病房后平卧8-12小时,以防止股动脉穿刺点出血。术后水化治疗5-7天,同时注意双下肢皮温及足背动脉的搏动。通常每月灌注1次,连续治疗2-3个月后再根据患者复查CT结果及肝肾功能血象情况,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颅内占位性病变结果

采用此项技术,患者的头痛、头晕、呕吐、失语、嘴斜、半身瘫痪等症状在灌注药物24-48小时后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减轻,部分半身瘫痪的患者恢复生活自理。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头部CT检查,发现患者颅内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且术中出血少,肿瘤组织部分坏死。颅内恶性转移瘤最长目前已存活16个月,平均6-10个月,同时提高了生存质量。患者在灌注化疗药物后基本无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患者无寒战、胸闷、心慌等过敏反应,也无头痛嗜睡等症状发生。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整理的放射外治医师考试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内容丰富 题量给力

免费试用

198起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