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是一种主要由胎儿肝脏和卵黄囊产生的糖蛋白,在成人中,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AFP水平很低。然而,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如原发性
肝癌(HCC)、肝炎、
肝硬化以及少数其他肿瘤或疾病状态下,血清中AFP的浓度可能会升高。
在原发性
肝癌诊断方面,AFP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筛查与早期发现:对于有慢性肝病背景的人群,如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
肝硬化患者,定期检测AFP水平有助于早期识别可能发生的HCC。尽管单独使用AFP作为筛查工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假阳性率较高),但结合超声检查等影像学手段可以提高检出率。
2. 辅助诊断:当怀疑患有原发性
肝癌时,如果血清AFP水平显著升高,则支持该诊断的可能性。然而,并非所有HCC患者都会出现AFP升高的情况,因此不能仅凭此一项指标确定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测来综合判断。
3. 监测治疗效果:对于已确诊为原发性
肝癌的患者,在接受手术切除、射频消融或其他形式的局部或全身治疗后,定期复查AFP水平可以帮助评估疗效及预测复发。一般而言,有效的治疗会导致AFP水平下降;相反,持续升高或再次上升可能提示疾病进展或复发。
4. 预后判断:研究显示,较高水平的血清AFP与较差的生存率相关联。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初始诊断时的AFP浓度可以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总之,虽然AFP在原发性
肝癌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