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利尿激素,也称为血管加压素或ADH,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细胞合成,并在垂体后叶储存及释放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它主要的作用是调节体内水分平衡,通过影响肾脏对水的重吸收来改变尿量。
当人体处于脱水状态或者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会感知到这种变化并促使垂体后叶分泌更多的抗利尿激素进入血液循环中。ADH到达肾脏后,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上的V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系统,增加细胞内cAMP水平,从而促进水通道蛋白-2(AQP-2)向细胞膜移动并嵌入其中,使得这些部位的上皮细胞对水分的通透性增强。结果是更多的水分被重吸收到血液中,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反之,在体内水分充足或血浆渗透压降低的情况下,下丘脑会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导致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表面水通道蛋白-2的数量下降,水分重吸收减少,尿液变得稀释,尿量增多。这样,通过调节ADH的释放,机体能够有效地维持水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