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抗心律失常药如何分类,各类型作用有何不同?

心律失常药物根据其对心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可以分为四大类,这是基于1970年提出的Vaughan Williams分类法。每一大类的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特点:

第一类被称为钠通道阻滞剂,这类药物又细分为IA、IB和IC三个亚型。它们通过不同程度地减慢或阻止钠离子进入心肌细胞来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从而影响心脏的传导速度。例如,IA型如奎尼丁,不仅能抑制钠电流还能增加复极化时间;IB型如利多卡因,则主要作用于快反应期的钠通道;IC型如普罗帕酮,对慢反应期的钠通道有较强阻断效果。

第二类是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通过拮抗交感神经系统的效应来降低心脏自律性、减缓传导速度并缩短动作电位时程。代表性的药物包括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等,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心律失常

第三类为钾通道阻滞剂,它们可以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从而减少早期后除极的发生频率,对抗某些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胺碘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对多种离子通道都有影响,但其主要作用是延缓钾离子的外流。

第四类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和其他机制的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来减慢心脏传导速度和降低自律性。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属于这一类别,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每种类型的抗心律失常药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机理,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问题,因此在选择具体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无忧实验班

直播+录播

26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