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评估生命质量时常用哪些指标?

在评估生命质量时,常使用的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理健康状态 这是衡量个体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包括是否有慢性疾病、疼痛程度、日常活动能力等。
2. 心理健康 状态良好的心理健康意味着没有抑郁或焦虑症状,并且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3. 社会功能 评估个人在社会中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交活动的程度。这涉及到家庭关系、朋友圈及工作场所的人际互动等方面。
4. 生活满意度 从总体上评价自己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包括个人成就、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5. 自我感知健康 指个体对自己健康的主观感受和认知,即使客观上存在某些疾病或症状,但若自我感觉良好,则仍可认为其生活质量较高。
6. 独立性 衡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如穿衣、进食、洗澡等基本生活技能是否能够独立完成。
7. 角色功能 评估个体在其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中表现如何,比如作为父母、员工或学生时能否有效履行职责。

这些指标结合起来可以全面地反映一个个体的生命质量水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研究目的和对象特点可能会有所侧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无忧实验班

2025课程

2780

查看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