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如何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监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评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治疗的效果:
1. 血象检查: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测是基本的监测手段之一,包括全血细胞计数等。治疗有效时,患者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数量会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
2. 骨髓穿刺与涂片:通过骨髓检查可以了解骨髓中原始粒细胞的比例变化情况。随着病情好转,这些异常细胞的数量应该减少。
3. 分子生物学检测:使用定量PCR技术测定BCR-ABL融合基因的水平是目前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之一。根据国际标准,达到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即指BCR-ABL/ABL比值小于0.1%;而深度分子学反应(DMR),则指的是该比例低于0.01%。
4. 细胞遗传学分析: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或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方法检测Ph染色体的存在及其数量变化。理想情况下,治疗后应观察到Ph阴性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
5.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患者的临床表现如体重、疲劳感等方面的变化也需关注,虽然它们不是直接的疗效指标,但可以辅助判断整体健康状况是否有所好转。
6. 长期随访:CML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因此定期复查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维持良好的预后非常重要。

总之,在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时,医生会综合考虑上述多个因素,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评估计划。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无忧实验班

2025课程

27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