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静脉注射后,单室模型的血药浓度变化特征是什么?

在药物动力学中,当采用单室模型来描述静脉注射后的血药浓度变化时,我们假设整个机体如同一个均匀混合的容器。这意味着药物一旦进入体内,会迅速分布到全身各个部位,并达到平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药物的吸收过程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药物直接进入了血液循环系统。

单室模型下,静脉注射给药后的主要特征包括:
1. 初始浓度高:由于药物是通过静脉途径直接注入血液中,因此在给药瞬间血药浓度会迅速达到峰值。
2. 浓度-时间曲线呈指数衰减:随着药物的分布和清除,血药浓度将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下降。具体来说,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指数函数来描述 C(t) = C0 * e^(-kt),其中C(t)表示t时刻的血药浓度,C0是初始浓度,k为消除速率常数。
3. 半衰期恒定:在单室模型中,药物的半衰期(即血药浓度下降至一半所需的时间)是一个固定值,与给药剂量无关。这是因为药物的清除遵循一级动力学过程,在不同时间点上其清除率保持不变。
4. 分布容积:反映了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程度,可以理解为如果将所有体内的药物均匀分布在全身需要多少体积的溶剂。对于单室模型而言,这一参数是恒定的,不随时间变化。

综上所述,在单室模型下静脉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的变化呈现出快速上升至峰值随后按指数规律下降的特点,且整个过程受一级动力学控制。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并指导临床用药剂量和频率的选择。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无忧实验班

2025课程

27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