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公卫执业医师《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考试大纲已经公布,为帮助广大考生学习掌握,医学教育网小编进行了整理和上传,请大家尽快进行大纲下载,希望对广大公卫执业医师考生有帮助,祝广大考生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免费下载: 2016年公卫执业医师《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考试大纲.doc
2016年公卫执业医师《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考试大纲.doc 
    
        
            | 2016年公卫执业医师《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考试大纲 | 
        
            |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 一、绪论 | 1.研究对象与任务 | (1)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的概念 | 
        
            | (2)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的任务 | 
        
            | (3)工作条件 | 
        
            | 2.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 (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与分类 | 
        
            | (2)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职业伤害 | 
        
            | 3.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模式和特点 | (1)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的条件 | 
        
            | (2)个体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 | 
        
            | (3)职业病的特点 | 
        
            | (4)职业病诊断及处理原则 | 
        
            | (5)法定职业病范围 | 
        
            | 4.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践 | (1)三级预防原则 | 
        
            | (2)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防治工作 | 
        
            | 二、职业生理与职业心理 | 1.职业生理 | 概念 | 
        
            | 2.体力工作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 | (1)体力工作时的能量代谢 | 
        
            | (2)体力工作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 | 
        
            | 3.脑力工作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 (1)脑力工作的生理特点 | 
        
            | (2)脑力工作的卫生要求 | 
        
            | 4.工作负荷评价 | (1)工作和作业的类型 | 
        
            | (2)工作负荷评价的方法 | 
        
            | 5.职业心理 | (1)工作时的心理变化 | 
        
            | (2)工作场所中的紧张因素 | 
        
            | (3)紧张反应的表现 | 
        
            | 6.作业能力 | (1)作业能力的动态变动 | 
        
            | (2)作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 
        
            | 三、职业工效学原理与应用 | 1.概述 | (1)概念 | 
        
            | (2)研究内容 | 
        
            | 2.作业过程的生物力学 | (1)肌肉骨骼的力学特性 | 
        
            | (2)姿势和合理用力 | 
        
            | 3.人体测量与应用 | (1)人体测量类型 | 
        
            | (2)人体尺寸的应用 | 
        
            | (3)影响人体尺寸的因素 | 
        
            | 4.机器和工作环境 | (1)显示器的类型及特点 | 
        
            | (2)控制器的类型及特点 | 
        
            | (3)工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 
        
            | (4)工作环境与工作效率 | 
        
            | 5.工作过程有关疾病及其预防 | (1)强迫体位及负荷过重有关疾病 | 
        
            | (2)个别器官紧张所致疾病 | 
        
            | (3)压迫及摩擦所致疾病 | 
        
            | (4)预防措施 | 
        
            | 四、毒物与职业中毒 | 1.概述 | (1)毒物与职业中毒的概念 | 
        
            | (2)毒物存在的形态 | 
        
            | (3)接触生产性毒物的机会 | 
        
            | (4)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 
        
            | (5)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 
        
            | (6)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 
        
            | (7)职业中毒的临床类型及诊断 | 
        
            | (8)急救与治疗原则 | 
        
            | (9)预防措施 | 
        
            | 2.金属 | (1)铅:对血红素合成的影响;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处理原则 | 
        
            | (2)汞:汞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处理原则 | 
        
            | 3.刺激性气体 | (1)概念与种类 | 
        
            | (2)气体理化特性及毒作用表现 | 
        
            | (3)化学性肺水肿及其临床分期与防治 | 
        
            | (4)氯气:毒作用 | 
        
            | (5)氮氧化物:毒作用 | 
        
            | 4.窒息性气体 | (1)概念与分类 | 
        
            | (2)毒作用特点 | 
        
            | (3)一氧化碳:中毒机制、临床表现、防治原则 | 
        
            | (4)氰化氢:中毒机制、临床表现、防治原则 | 
        
            | (5)硫化氢:中毒机制、临床表现、防治原则 | 
        
            | 5.有机溶剂 | (1)理化特性、毒作用特点、对健康的影响 | 
        
            | (2)苯:毒作用表现、诊断、防治原则 | 
        
            | (3)甲苯和二甲苯:毒作用表现、诊断、防治原则 | 
        
            | (4)正己烷:毒作用表现、诊断、防治原则 | 
        
            | 6.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 (1)毒作用特点 | 
        
            | (2)三硝基甲苯的毒作用表现 | 
        
            | (3)苯胺:毒作用表现、解毒剂的应用 | 
        
            | 7.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 (1)概述 | 
        
            | (2)氯乙烯、二异氰酸甲苯酯、含氟塑料的毒作用表现、防护原则 | 
        
            | 8.农药 | (1)有机磷农药:中毒机制、迟发性神经毒作用、临床表现、治疗与处理原则、预防措施 | 
        
            | (2)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 
        
            |  | 
        
            | 六、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 1.概述 | (1)物理因素分类 | 
        
            | (2)物理因素的特点 | 
        
            | 2.高温及低温 | (1)工作环境的气象条件 | 
        
            | (2)高温作业的概念及类型 | 
        
            | (3)高温作业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 
        
            | (4)中暑的概念 | 
        
            | (5)中暑的类型、机制及临床表现 | 
        
            | (6)职业性中暑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 
        
            | (7)防暑降温措施 | 
        
            | (8)低温对生理功能和作业的影响 | 
        
            | (9)低温损伤 | 
        
            | (10)低温预防措施 | 
        
            | 3.异常气压 | (1)概念 | 
        
            | (2)高气压作业类别 | 
        
            | (3)减压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 
        
            | (4)低气压对机体的影响 | 
        
            | (5)高原病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 
        
            | 4.噪声 | (1)生产性噪声的概念及分类 | 
        
            | (2)噪声评价的物理参量 | 
        
            | (3)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 
        
            | (4)噪声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 
        
            | (5)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 
        
            | (6)预防噪声危害的措施 | 
        
            | 5.振动 | (1)概念 | 
        
            | (2)生产性振动的分类 | 
        
            | (3)振动对机体的影响 | 
        
            | (4)影响振动作用的因素 | 
        
            | (5)手臂振动病 | 
        
            | (6)预防振动危害措施 | 
        
            | 6.非电离辐射 | (1)概念 | 
        
            | (2)射频辐射对机体的影响 | 
        
            | (3)红外辐射对机体的影响 | 
        
            | (4)紫外辐射对机体的影响 | 
        
            | (5)激光对机体的影响 | 
        
            | 7.电离辐射 | (1)概念 | 
        
            | (2)接触机会 | 
        
            | (3)对机体的影响 | 
        
            | (4)放射病 | 
        
            | (5)防护措施 | 
        
            | 七、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 | 1.概述 | (1)概念 | 
        
            | (2)职业性致癌因素及作用特点 | 
        
            | 2.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 | (1)临床观察 | 
        
            | (2)实验研究 | 
        
            | (3)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 
        
            | (4)职业性致癌物分类 | 
        
            | 3.常见的职业性肿瘤 | (1)职业性呼吸道肿瘤 | 
        
            | (2)职业性皮肤癌 | 
        
            | (3)职业性膀胱癌 | 
        
            | (4)其他职业性肿瘤 | 
        
            | (5)预防原则 | 
        
            | 八、妇女职业卫生 | 妇女职业卫生 | (1)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妇女的特殊影响 | 
        
            | (2)妇女职业保护的主要措施 | 
        
            | 九、农村职业卫生 | 农村职业卫生 | (1)农业生产的职业卫生 | 
        
            | (2)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特点 | 
        
            | 十、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 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 | (1)生产环境监测 | 
        
            | (2)生物监测 | 
        
            | (3)健康监护 | 
        
            | (4)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 
        
            | 2.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 | (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控制效果评价 | 
        
            | (2)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及危险度评定 | 
        
            | (3)有害作业分级评价 | 
        
            | 3.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 | (1)职业卫生标准 | 
        
            | (2)工业通风与效果评价 | 
        
            | (3)作业场所采光与照明 | 
        
            | (4)个人防护用品 | 
        
            | (5)职业人群的健康促进 | 
        
            | (6)职业有害因素分级管理 | 
        
            | 4.职业安全与伤害 | (1)概念 | 
        
            | (2)事故分类与危险因素 | 
        
            | (3)事故的调查与评估 | 
        
            | (4)事故预防对策与安全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