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与健康-急、慢性危害,很多考生不知道哪些是重点,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了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大纲要求掌握的考点,希望对大家备战2020年公卫执业助理医师有所帮助!

1.急性危害
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大量进入环境,可使暴露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环境污染急性危害的产生主要包括下列类型:
(1)大气污染烟雾事件;(2)过量排放和事故性排放引起的急性危害;(3)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慢性危害
环境中有害污染物(因素)以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危害,称为慢性危害。环境有害污染物(因素)所致的慢性危害主要有如下类型:
(1)特异性影响
环境污染物所致的慢性危害,往往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在环境污染物长时间作用下,机体生理功能、免疫功能、对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抵抗力可明显减弱,对生物感染的敏感性增加,健康状况逐步下降,表现为人群中患病率、死亡率增加,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2)引起慢性疾患
在低剂量环境污染物长期作用下,可直接造成机体某种慢性疾患,如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它是与大气污染物长期作用和气象因素变化有关的一组肺部疾病。
(3)持续性蓄积危害
环境中有些污染物进入人体后能较长时间贮存在组织和器官中。尽管这些物质在环境中浓度较低,但长期暴露会在人体内持续性蓄积,使受污染的人群体内浓度明显增加。
推荐阅读:
正保医学教育网618大促:惊喜五折购公卫医师课!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考前精选免费视频合集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基础学科目是哪些?怎么**?
以上是“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小结:环境污染与健康-急、慢性危害”,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如果你想做更多的试题,欢迎购买无忧实验班视频课程,赠送题库,点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