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温作业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了相关资料,先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复习公卫助理医师《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相关知识点有帮助。
高温作业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一)概念: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的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是指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的每年最热月每日13——14时的平均气温。
(二)类型
1、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炼钢、炼铁等;热源每小时散热大于23W/m2(高温车间),干热;
温差:≥2℃(与室外比较)。
2、 高温、高湿作业:高温、高湿、低气流,湿热环境;
相对湿度>90%,造纸、印染作业;
温度>30℃,相对湿度>95%,矿井。
3、 夏季露天作业
太阳照射和地面热辐射,建筑工地,农业劳动,码头工作,军训。
“高温作业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更多备考资料干货,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公卫执业/助理医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