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了“职业性肿瘤的概念”,希望对大家复习公卫助理医师《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知识点有所帮助,具体资料如下:
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的肿瘤,称为职业性肿瘤。职业性致癌因素包括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但在职业性肿瘤的致癌因素中,最常见的职业性致癌因素是化学物质。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
(一)职业性呼吸道肿瘤
1. 呼吸道致癌物种类:
铬、镍、砷、石棉、焦油化合物、氯甲甲醚、芥子气、放射性物质、硬木屑、氯丁二烯。
2. 引起职业性肺癌的工种:
石棉、无机砷、氯甲甲醚接触工、焦炉工、铀矿工、煤气发生炉工。
(二)职业性皮肤癌
沥青:在引起职业性皮肤癌之前出现癌前病变,如变黑、痤疮、乳头状瘤等。
最常见于面、颈、前臂和阴囊。
砷:癌前病变为四肢、面部出现过度角化、皮肤色素沉着、溃疡形成,最后可发展为扁平细胞角化癌。
X-射线:无合适防护者,潜伏期为4~17年,多见于手指。早期可见皮肤呈局灶性增厚、局部萎缩、指甲变脆等皮炎表现,有时会出现皮肤癌。
(三)职业性膀胱癌
职业性膀胱癌在职业肿瘤中占很大部分。在膀胱癌死亡病例中有20%可找到可疑致癌物的接触史。芳香胺类物质为主要致膀胱癌的物质。
常见的有:萘胺、联苯胺、4-氨基联苯。
(四)其他职业性肿瘤
1. 接触氯乙烯致肝血管肉瘤
2. 苯接触致白血病:多数出现在接触后数年到20年,短者仅4~6月,长者为40年。苯中毒引起的白血病常常继发于全血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实际上,对全血细胞降低的患者作骨髓检查,也有可能证明是属于哪一种白血病,因此由苯中毒导致的白血病可能会更多。
“职业性肿瘤的概念”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更多备考资料干货,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公卫执业/助理医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