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产毒条件”,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了相关内容,详情如下,希望对大家复习公卫助理医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有所帮助。
1.黄曲霉毒素:
英文简称(AF),是含有二呋喃香豆素的一类结构类似的化合物。
2.产毒物质:
黄曲霉和寄生曲霉。
3.毒性:
主要是其二呋喃环的末端有双键,并有致癌性。
4.分类:
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M1。其中天然污染的食品中AFB1最多见,并且它的毒性和致癌性也是最强的。
5.黄曲霉毒素特点:
①耐热,在一般的烹调加工温度下很少被破坏,只有在280℃时毒性才可被破坏。
②几乎不溶于水,但在碱性条件下(加NaOH),可溶于水被洗脱掉。
③易溶于油和一些有机溶剂,如氯仿和甲醇,但不溶于乙醚、石油醚和正己烷。
6.产毒条件:
湿度(80%——90%)、温度(25——30℃)、氧气(1%以上)。天然基质培养基(大米、玉米、花生粉)比人工合成培养基产毒量高。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产毒条件”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更多备考资料干货,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公卫执业/助理医师栏目。
【相关】
2020国家公卫执业/助理医师现场审核时间免费订阅提醒
【章节归纳】公卫助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备考手册】2020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复习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