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流行病学》大纲要求掌握的考点比较多,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公卫执业医师大纲考点:病因研究的方法之流行病学研究”相关内容如下,希望对大家复习有帮助。
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在病因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假设的提出到最后论证的各个阶段,流行病学都有独到的研究方法。
(一)描述性研究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是病因研究的起点。流行病学通过研究疾病的三间分布,可从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提出病因线索。临床的个案病例报告和系列病例分析亦属描述性研究的范畴,它常是临床医师提出病因假设的重要途径。
病因假设的建立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建立在已有的调查资料、别人的经验、对疾病自然史的了解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决不能凭空臆断。在形成病因假设的思维、分析和推理中,常应用19世纪著名哲学家J.S.Mill的逻辑推理方式。
1.求异法(method of difference) 是指在事件发生的不同情况之间 (如对群体而言,发病率高与低之间;对个体而言,发病者与不发病者之间)寻找不同的线索。如肺癌发病率高的人群与发病率低的人群的吸烟率不同,因而提出吸烟可能是肺癌的病因假设。
2.求同法(method of agreement) 是指在相同事件(如患同种疾病)之间寻找共同点。如在一次食物中毒的爆发调查中,发现所有有中毒表现者均吃过某种食物,则该食物就可能是导致该次爆发的污染食物。

3.共变法(method of concomitant variation) 如果某因素出现的频率或强度发生变化时,某疾病发生的频率与强度也随之变化,则该因素很可能是该病的病因。如温州散发性脑炎的调查表明,这种散发性脑炎的发生率与该地咪唑类驱虫药驱虫净(TMS)的销售情况一致。因而提出这种驱虫药可能与这种脑炎有关。
4.类推法(method of analogy) 当一种病因未明疾病的分布与另一种病因已清楚的疾病的分布相似时,则推测这两种疾病的病因可能一致。如非洲的Burkitt淋巴瘤的分布与黄热病的分布相一致,因而推测Burkitt淋巴瘤可能也是一种由埃及伊蚊传播的病毒性疾病。
5.排除法(method of exclusion) 在临床诊断及爆发原因的调查中,常用排除法进行逻辑推理,帮助形成假设。
在病因假设的逻辑推理过程中,不仅要灵活运用上述方法,而且必须具备有关生物学、医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与经验。

(二)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
常用的分析性研究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两种。描述性研究提出的假设,需经分析性研究进行论证。论证的步骤一般是先做病例对照研究,然后做队列研究。
(三)实验性研究验证假设
无论是通过流行病学,还是通过实验医学或临床医学研究方法获得的病因假设,最终仍需回到人群中,用实验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所用的实验方法多数是干预实验或类实验。
应用描述——分析——实验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病因,是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三部曲。如在长时间的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中,先后应用了描述性研究(包括现况研究和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是巧妙运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慢性病病因的范例。
“公卫执业医师大纲考点:病因研究的方法之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更多备考资料干货,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公卫执业/助理医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