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公卫执业医师要点复习资料: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过程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打卡第二期>

关于公卫执业医师要点复习资料: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过程,医学教育网整理有关知识分享如下,希望对大家复习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流行病学》考试大纲内容有所帮助。

1.定义:传染过程是指传染发生、发展、结束的整个过程。

2.病原体的致病特征

(1)传染力:大小由引发感染所需的最小病原体的数量衡量。

(2)致病力:影响因素包括:

①宿主;

②病原体(取决于病原体的繁殖速度、组织损伤的程度及病原体产生毒素的毒性)。

(3)毒力:强调疾病的严重程度。

(4)抗原性或免疫原性。

3.病原体的变异

(1)抗原性变异:导致疾病发生流行。

(2)耐药性变异:是多种传染病流行不能控制或复燃的重要原因。

(3)毒力变异:毒力的变异的影响因素是环境因素和人类宿主的抵抗力。

正小宝

4.病原体入侵时,机体通过各种防御机制来抵抗。机体防御机制:

(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屏障。

(2)内部屏障:

①吞噬作用(吞噬细胞-非特异性防御)。

②正常的体液屏障作用(正常体液中的杀菌、抑菌物质)。

(3)特异性免疫反应:

①体液免疫(B细胞介导)。

②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介导)。

(4)宿主的遗传易感性。

5.传染过程的结局:

防御失败,受到感染之后的感染梯度:

(1)定植:病原体存在于宿主体表,组织未受侵害。

(2)感染:病原体侵入宿主组织,但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没有组织损害的实验室证据。

(3)持续感染:携带状态或慢性携带状态,不迅速引起发病或痊愈的感染状态。

(4)隐伏:病毒体存在于某些组织或细胞中,既不繁殖也不具传染性,不出现临床症状。在某些条件下病原体可被激活增殖,疾病急性发作而出现症状。

(5)疾病:病原体在宿主组织中繁殖,出现临床症状、体征与组织损害的实验室证据。

(6)痊愈:组织中的病原体被消灭。

公卫执业医师要点复习资料: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过程”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更多备考资料干货,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公卫执业/助理医师栏目。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无忧实验班

2025课程

2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