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
主要组成 |
功效与主治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银翘解毒丸(片) |
|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
适用于风热感冒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痛咽痛,四肢酸痛,鼻塞流涕,口渴咳嗽等。类似西医的流感、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属外感风热者。 |
口服,每次1-2丸,每日2-3次,片剂每服4-8片,每日2-3次,鲜芦根煎汤或温开水送下。(注: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
板蓝根冲剂(颗粒) |
|
清热解毒。 |
主治病毒性感冒、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症。症见恶寒发热、咽红肿痛、口干欲饮等。也可以用于预防肝炎、小儿麻疹。 |
每次1袋,每日2-3次,热开水冲服,小儿减半。 |
午时茶冲剂 |
|
发散风寒,消食健胃 |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食积,水土不服等症。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食欲不振、腹痛吐泻、舌苔白腻等。类似西医之胃肠型感冒、急性肠胃炎等病。 |
开水冲服。每次1袋(或1块),每日1-2次,小儿酌情减量。 |
桑菊感冒片 |
|
清热解表,宣肺止咳。 |
主治温病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晕头痛、咳嗽痰白,咽干痒痛等。类似西医之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症。 |
(注:忌食粘腻荤腥之食物) |
感冒清胶囊、片 |
|
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
适用于伤风发热之感冒及流感。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四肢酸软无力等 |
口服。片剂3-4片/次,胶囊1-2粒/次。3次/日。(注: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及登高作业) |
通宣理肺丸 |
|
散寒解表,宣肺止咳 |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所致恶寒明显,头痛鼻塞,咳嗽较重,无痰或有白痰,无汗而喘,周身酸痛等症。类似西医的感冒、急性支气管炎 |
口服。每次2丸,每日2-3次(忌食生冷粘腻食品) |
感冒清热冲剂 |
|
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
主治伤风感冒头痛、身倦发热、口干恶寒、鼻塞流涕、头目不爽等症。类似西医之流行性感冒、扁桃腺炎等偏于风热之病。 |
每次1-2袋,每日2次。热开水冲服。 |
十滴水 |
|
清热祛暑,散风和中 |
主治因中暑所致头晕恶心、呕吐胸闷、腹胀腹泻等症。本药也可以放温水中,局部清洗皮肤,用于治疗痱子,效果明显。 |
口服。2.5-5毫升/次,儿童酬减。 |
藿香正气丸(水、胶囊) |
藿香、大腹皮、茯苓、白芷、苏叶、陈皮、半夏、甘草等 |
解表祛暑,化湿和中 |
多用于感冒、霍乱、中暑等症。症见恶寒发热、头身困重、胸脘满闷、恶心呕吐、泄泻等。西医的胃肠型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肠胃炎等均可用之。 |
口服。5-10毫升/次,2次/日,用时摇匀。(忌食生冷油腻) |
仁丹 |
|
祛暑降秽,和胃止吐 |
适用于因气候闷热所致的烦躁恶心、头晕目眩、胸中满闷、胃纳不佳、精神倦怠、伤食伤酒、或晕车晕船、水土不服、呕吐等症。 |
口服。10-20粒/次,温开水送服。平时含化3-5粒,不拘时间。 |
牛黄解毒丸 |
牛黄、大黄、黄芩、石膏、桔梗、甘草等 |
清热解毒。 |
用于热病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大便秘结 |
2-3次/日,1丸/次或数粒。孕妇忌服 |
牛黄消炎片 |
人工牛黄、珍珠母、蟾酥、青黛等 |
清热解毒 |
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 |
3次/日,1片/次。小儿酌减。孕妇忌服。 |
羚羊感冒片 |
羚羊角、天花粉、连翘、牛蒡子、桔梗、葛根、甘草等 |
散风清热、解肌发表 |
流行性感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两腮赤肿 |
2次/日,每次4片 |
六神丸 |
牛黄、冰片、蟾酥等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咽喉肿痛、单双乳蛾(即扁桃体炎) |
1-2次/日,8-10粒/次,温开水送服或含咽;小儿酌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