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临床热业医师内科学知识点辅导:循环系统疾病(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概述心脏骤停是指心脏遭受了严重的打击而发生突然停搏。患者过去可有亦可没有心脏病史。世界卫生组织将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不能预期的死亡,称为猝死。由心脏原因意外地发生猝死,称为心脏性猝死。心脏骤停的患者如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有相当一部分人可以获救。复苏成功与否和早期识别,早期抢救密切有关。

  心脏骤停的类型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按心电图表现分为3种类型。[图示]

  1.心室颤动(室颤)

  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颤动,心电图上可见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连续而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达200~400次/分。室颤多见于心肌严重缺血或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室颤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类型,而且复苏成功率最高,尤其是室颤波粗大且快速时。

  2.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身节律

  心室肌呈断续慢而微弱的不完全性收缩,频率多在20~30次/分以下,虽然心电图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但听不到心音,扪不到脉搏,亦称为“电-机械分离”,多是心肌严重损伤的后果,复苏不易成功,预后颇差。

  3.心脏(室)停顿

  心脏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心电图上没有P-QRS-T波群或仅有P波。多见于麻醉、外科手术及某些内科严重情况时,复苏成功率亦较室颤为低。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病因

  1.心脏性猝死

  以冠心病最为常见,其次是心肌病、心肌炎、主动脉瓣病变、窦房结病变、预激综合征等疾患。

  2.非心源性心脏骤停

  主要有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过敏反应、麻醉意外等。

  诊断

  心脏骤停时,依次出现下述表现:心音消失、摸不到脉搏、测不出血压、意识丧失、呼吸断续并随即中止、昏迷、瞳孔散大等。临床上并非要待上述表现全部出现才能做出判断,一般主张,只要具备意识突然丧失及大动脉搏动消失,即可肯定心脏骤停的诊断而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通常用手拍喊患者以确定意识是否存在,同时扪压颈动脉了解有无搏动,这是相当可靠而又出现颇早的临床征象。

  治疗(心肺复苏)

  建立人工有效循环

  包括畅通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和人工胸外按压(circula

  -tion),简称ABC三步曲。

  ①畅通气道 将手置于患者前额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托起下颏,张开患者口腔,用手清理口咽部,使气道畅通。

  ②人工呼吸 以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最好,操作者口唇密合于患者口唇后用力吹气、吹毕后让患者胸廓自行回缩将气体排出。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

  ③胸外心脏按压 为建立人工循环主要方法。胸部按压时使胸腔内压增高,血液可从心脏挤向胸外的大血管中而流动。操作者双手重叠,掌根长轴置于胸骨长轴上,掌根位于胸骨体中、下1/3交界处,两肘伸直垂直向下加压,使胸骨下端下陷3cm~5cm,然后放松。每分钟按压80~100次。

  维持生命活动 恢复自主心搏

  ①进一步维持有效换气和循环 及时进行气管插管,以行机械辅助呼吸。有条件时,应用心肺复苏器。

  ②建立静脉通路。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③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予以5%NaHCO3液1mmol/kg 体重静滴。

  ④非同步直流电去除颤和抗心律失常治疗 如室颤波细小,可予以肾上腺素使细颤转变为粗颤,有利于除颤的成功。室速者予以同步方式放电;室颤者予非同步方式放电。电除颤未成功或除颤后又复发的情况下,可选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等药物治疗。

  心脏搏动恢复后的处理

  ①维持有效的循环 通过纠正酸中毒、抗心律失常、正性肌力药物、抗休克等措施使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②维持有效呼吸 关键在于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可适当先用呼吸兴奋剂,同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防治脑水肿和脑缺氧 亦称脑复苏。其基本措施是维护心肺功能和一定的平均动脉压,积极控制脑水肿。主要措施有冬眠降温,防止过度换气、利尿脱水、高压氧疗法、防治急性心功能不全等。

  ④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⑤防治继发感染 在复苏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加强支持疗法,同时选用对肾脏无毒性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