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内火的含义
火热内生,又称“内火”或“内热”,是指由于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由于气血郁滞,或由于病邪郁结,因而产生火热内扰,机能亢奋之病理状态。
2. 内火的病理变化
火热内生,多由于阳气亢盛,气有余便是火;或外邪及痰湿、瘀血等郁久从阳而化火;或精神情志刺激,五志过极从阳而化热化火;或久病精亏血少,阴液大伤,阴虚阳亢而虚热、虚火内生等所致。
火与热同类,均属于阳,故有“火为热之极,热为火之渐”之说。因此,火与热在病机与临床表现上基本是一致的,唯在程度上有所差别,火较甚于热而已。火热内生,其病机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阳气过盛化火。
(2)邪郁化火。
(3)五志过极化火。
以上几类多属实火为病。
(4)阴虚火旺。
总之,火热内生的病理不外虚、实两端。
至于各脏腑之火热病变,亦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所致,详见于脏腑病机,本节从略。
3. 火(热)与外火(热)的关系
内火(热)与外火(热)的区别
类型 |
病因病机 |
临床表现 |
外火(热) |
外感风热、火热之邪,引发机体阳热过盛,机能亢奋。 |
初起发热重,恶寒轻,头痛脉浮,继则壮热,烦渴,脉洪数,常易生风动血。 |
内火(热) |
阳气过盛化火,邪郁久从阳而化热、化火,五志过极化火,多属实火。 |
多见面红目赤,心烦口渴,尿赤,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等症。详见心、肺、肝、胆、胃等实热证候。 |
精血亏耗,阴虚阳亢,因而虚热、虚火内生。 |
可见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失眠盗汗,舌嫩红少苔,脉细数。或见虚火上炎之牙痛,咽痛,颧红升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