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在古代文献中称为“不寐”、“不得眠”或“不得卧”,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竞争的日益激烈,失眠症患者日渐增多,其临床表现也有轻重程度的不同。有的睡眠浅而多梦易醒,醒后再不能入睡;有的就寝后欲睡不能,甚至整夜不能入睡。笔者用腕踝针治疗失眠症68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均来自我院门诊患者,男30例,年龄20~68岁,平均48岁;女38例,年龄18~71岁,平均45岁。病程:3个月~2年40例,3~5年18例,5年以上10例。轻度失眠40例,中度失眠20例,重度失眠8例。
1.2治疗方法
1.2.1取穴腕踝针上1穴。
1.2.2操作方法选定刺激点后,常规消毒,取0.5寸毫针,左手用舒张或提捏押手法,右手拇指在上,示中指在下挟持针柄,使针与皮肤成30°,快速刺入皮肤,进皮后将针体平放,与皮肤成5°贴近皮肤表面,沿皮下组织表浅地刺入一定深度,用橡皮膏固定针柄,针刺方向针头指向头部,针刺时宜缓慢松弛,以针下有松软感为佳。针刺不应有气感和痛感,留针24h,左右肢体的相同刺激点交替使用,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变。
1.4治疗结果治愈40例,好转23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92.65%.
2典型病例
患者,女,63岁。主诉失眠1年,表现为入睡困难,每晚仅可睡2~3h,伴五心烦热,腰酸耳鸣,舌淡,苔薄白,脉细弦,诊为失眠。经上述方法,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而愈,随诊两个月,未见复发。
3讨论
腕踝针疗法是根据经络学说,在腕踝部各定6个点,并将身体大致划分成6个相应的区,按照病症表现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最鲜明的特点是与传统的针刺法强调“气至而有效”的基本观点相反,要求在针刺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得气感应。失眠主要是阴阳平衡失调,神明被扰所致,《类证治哉。不寐论治》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皮下浅刺相当于手少阴心经的上1穴,通过经络传导,调节相应脏腑气血,使经脉气血顺畅,阴阳平和,心宁眠安。此方法简便,疗效好,无副作用,便于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