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解热镇痛抗炎药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1.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1)作用。①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均较强,用药后能较快缓解症状。②抑制血小板聚集。小剂量时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环加氧酶),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

  (2)用途。①感冒发热、慢性钝痛(头、肌肉、关节、神经痛及痛经)多用其复方制剂。②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单用,且剂量较大。③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进展性心肌梗塞,能降低病死率及再梗塞率。

  (3)不良反应。多见于大剂量长期用于抗风湿时。①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诱发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及胃出血。首选米索前列醇。②凝血障碍:系因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原生成,用维生素K可预防。③过敏反应及"阿司匹林哮喘".后者用肾上腺素治疗无效。④水杨酸反应:大剂量时可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听力减退等,称水杨酸反应,系水杨酸类中毒的表现,严重者应立即停药。

  2.布洛芬(异丁苯丙酸)

  (1)作用。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较强的抗炎、解热及镇痛作用,其强度近似阿司匹林。

  (2)用途。常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关节炎,也可用作发热及慢性钝痛病人的治疗。与阿司匹林相比,胃肠副作用较轻,病人易耐受。其缓释剂又称"芬必得".

  3.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1)作用。同阿司匹林相比,其抑制中枢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较强,而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较弱,几无抗炎抗风湿作用。

  (2)用途。单用因毒性较大已少用,常作为复方制剂的成分之一,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等。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