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实质的三大方面是中药、针灸、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考察一下,引起注意的首先是它们之间的相互隔离性,三者各成体系,独立发展,互无往来,文献上也没有人综览、比较这三者;引起注意的第二方面是它们的研究结果在中医界被接受的程度不同,中药研究方面最少引起争论,针灸次之,中医理论又次之。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有趣的。
第一,三者在中医体系中的重要性不同,中药研究多是技术性工作,如成分分析、药理、炮制、制剂等,涉及四气五味、治则等理论的研究极少;针灸研究次之,因为它除了研究针灸治病、麻醉的机理之外,还有较多的经穴本质、气的本质探讨的理论工作;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则基本上是理论性工作,显然是中医的根本,故最受重视。
第二,三者与中医人员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同,中药研究绝大多数是实验室工作;针灸研究也有许多动物实验;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到目前为止仍是临床研究占绝对优势,约三分之一的动物模型也是中医牵头搞的,所以后者更易引起中医关注。
第三,三者方法的可靠性不同,中药研究中的成分分析显然可信度较高,动物药理实验也是西医所常用、证实了的;针灸研究的动物实验需涉及临床指标,模糊性较大;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动物模型,更需高度的理论思维,更易引起争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第四,三者受行政干预的程度不同,中药、针灸研究均在文革中得到强制性发展,打下一定基础,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则无此条件。
第五,三者向西医直接借鉴的程度不同,中药研究方法与西药研究方法最为相似,相比之下,针灸、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则是另起炉灶,不确定因素多。
第六,三者敏感性不同,中药、针灸历来是中医的优势,而中医理论则屡受攻击,所以中医对后者的研究结果如何更为敏感。
综上所述,各种因素使中药、针灸、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按此次序由易趋难。不过,更重要的问题是:三者有无统筹、联合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