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内科学—心房性心律失常常见类型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一)房性期前收缩

  其起搏点可位于窦房结以外心房肌的任何部位。

  1.病因

  房早可见于健康人,也可由心内外疾病引起,如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冠心病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低钾血症等。

  2.临床表现

  房早者除病因相关表现外,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心悸、胸闷、恶心等不适,尤以频发者较著。心脏听诊时期前收缩之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其后有一较长间歇。

  3.心电图表现

  提前出现的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波后的QRS-T波群形态大致正常;P′R间期≥0.12秒;其后有一不完全代偿间期。当P′波提前过早可与前面的T波融合,如P′波后无QRS-T波群,则称为未下传房性期前收缩。有时P′波后的QRS-T波群呈现宽大畸形,则称为室内差异传导。

  4.治疗

  一般无需治疗。如症状明显,有触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可能。则可给予治疗。常用药物为镇静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IA或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二)心房颤动

  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1. 病因

  多发生于原有心血管疾病病人,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其他病因有甲亢、急性缺氧、高碳酸血症、血流动力学紊乱等。部分不能查到任何病因的、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疾病证据患者的房颤,称为特发性房颤。目前我国,非瓣膜病房颤已占发病的首位。

  发生心房颤动可导致心房丧失排血功能,使左心排量比正常窦性心律时下降20%~30%;快速心室率的房颤可诱发心力衰竭;由于心房失去正常收缩功能,心房内血流缓慢、淤滞,可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导致外周动脉血栓栓塞。

  2.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与心室率的快慢有关,慢房颤时除感活动能力下降外可无其他症状,快房颤时可感心悸、胸闷、气短、活动受限。心室率>150次/分时,可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房颤病人有较高的体循环栓塞发生危险(发生脑栓塞的几率比无房颤者高6~7倍),尤以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脱垂合并房颤者最高。

  心房颤动的触诊特点: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室律绝对不整、脉短绌。

  3.心电图表现

  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极不规则的、形态与振幅以及时间间距不一致的颤动波,称为f波,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QRS波群大致正常,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在未接受治疗或房室传导正常者,心室率一般为l00~160次/分。

  4.治疗

  (1)病因治疗:治疗原发病的心血管疾病,如为甲亢所致,应积极治疗甲亢

  (2)心房颤动的治疗

  阵发性房颤常可自行转复,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主要为控制房颤发作。如发作频繁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IC类(普罗帕酮)或Ⅲ类(胺碘酮、索他洛尔)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持续性房颤一般不能自行转复心律,需选用药物转复。房颤发生在24~48小时以内,应尽快给予转复心律。常用转复及转复后维持心律的药物有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对维持窦性心律也有一定疗效。如药物转复无效,可选用电复律(参见第九节心脏电复律)。

  永久性房颤经转复及维持治疗均无效,房颤持续时间大于一年者,再行复律成功率不高,即使转复后也难于维持。因此治疗目的为控制心室率,预防心力衰竭。常用药物为洋地黄,也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

  (3)预防栓塞并发症:对房颤伴有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缺血性心脏病(陈旧心肌梗死者)、糖尿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老年人等,特别是有体循环栓塞史者应终身接受抗凝治疗。首选药物应为华法林,但需严密监测其凝血酶原时间,维持INR在2.0~3.0之间。如不能服用华法林者或尚无上述并发疾病者可服用阿司匹林(每日l50mg~300mg)。

  (4)其他治疗方法:近年来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有很大的发展,获得较好的疗效。其他方法如房室结改良术、植入频率应答式心室按需起搏器、植入式心房除颤器等也有在临床应用。

  (三)心房扑动

  1.病因与心房颤动相似。

  2.临床表现

  心房扑动常很不稳定,可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也可发展为心房颤动。房扑的临床症状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心室率慢时可无临床症状;心室率快时可诱发心力衰竭。

  体检时可见快速的颈静脉扑动,当房室传导比率不恒定时,第一心音可强弱不等。

  3.心电图表现

  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规则的、形态与振幅基本一致的锯齿样波,称为F波,F波的频率为250~300次/分,在Ⅱ、Ⅲ、aVF导最为明显;QRS波群大致正常,心室律是否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比例是否恒定。在未接受治疗时,心室率一般为150次/分(2:1传导);预激综合征、甲亢合并心房扑动,房室传导比例可呈1:1,则心室律可极快。

  4.治疗

  (1)病因治疗。

  (2)药物治疗:与心房颤动相同。

  对持续房扑且各种措施转复无效后,治疗目的在于减慢心室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3)直流电复律:为最有效的终止转复房扑的方法。

  (4)其他治疗:食管电极超速抑制法、射频消融法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