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为血帅,生理学名词。指气对血的推动、统摄和化生的作用。气为阳是动力,血为阴是基础。气行血亦行,气虚血亦虚,气滞血亦滞,脾气虚则血失统摄而溢,气火盛则迫血妄行而泄。《本草纲目》卷五十二:“故曰气者血之帅也。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热则行,气寒则凝。”治疗上,补气摄血、行气活血、益气固脱等都是这种理论的运用(《血证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中医认为,气血的运行,保持着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气为阳,是动力;血为阴,是物质基础。营血在经脉中之所以能不停地运行周流全身,有赖干“气”作为它的动力。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所以说“气为血帅”。但“气”必须依赖营血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又有“血为气母”的说法。它们的关系是,血液营养组织器官而产生机能活动,而机能的正常活动又推动了血液的运行。气血的运行,也体现了“阴阳互根”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