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与外科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原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染源为HIV携带者和感染初期无症状者。

  1.病因和病理:AIDS大多数是由同性或异性性交传染,其他为由注射毒品的注射器、接受沾染HIV的全血或血制品、母婴传播等。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及T辅助淋巴细胞,使T辅助细胞受损,同时血液T细胞数减少,导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另外,B细胞正常功能也降低。机体免疫能力的严重缺陷,助长了各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感染,还会助长某些恶性肿瘤的生长。

  2.临床表现:AIDS病人经过隐性感染阶段后可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如体重降低、发热、无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还可出现皮炎、口腔炎、腹泻、便血、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头痛、性格改变、尿便失禁等多个系统症状。在外科临床上所处理的AIDS病人,可有下列各种病变:

  (1)急腹症:急性阑尾炎、胃肠穿孔等。

  (2)直肠肛门疾病:肛周脓肿、肛瘘、肛裂等。

  (3)脾肿大、脓胸。

  (4)肉瘤和癌引起的梗阻、出血等。

  3.诊断:主要用血清学试验检测。临床诊断时要重视鉴别究竟是否与AIDS相关,尤其对急腹症病人和血清学试验假阴性病人。详细询问发病前的病史,对现在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将有助于鉴别诊断。

  4.治疗:目前尚无治疗AIDS的有特效的药物,叠氮脱氧胸苷(AZT)可减少HIV对T辅助细胞的侵害。对病人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防治各种感染、心理治疗、营养支持、用药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预防HIV传染他人。与外科相关的外科疾病仍需按外科原则处理,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各种感染按致病菌种类用药。

  5.预防:识别HIV的携带者,已诊断的HIV病人和HIV血清学试验阳性者,与HIV病人密切接触者,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消瘦、腹泻、淋巴结肿大者,一般情况下少见的真菌、病毒和条件致病菌感染,用于接触病人的器械用品,尽量选择一次性制品。严格选择献血者和移植供体,不滥用血制品。为AIDS病人施行手术和伤口处理的人员,应戴双层手套,避免被锐器损伤,接触病人的伤口、血液、组织标本后,必须及时彻底清洗。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