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表现:致病菌为梭状芽胞杆菌,主要发生在肌肉广泛坏死的病人。潜伏期一般1~4天,亦可短至8~10小时。最初自觉患部沉重,有包扎过紧感,随后出现胀裂样剧痛。患部明显肿胀,剧烈压痛。伤口周围皮肤从水肿、苍白、发亮,很快变为紫红色,进而变为紫黑色。伤口内肌肉暗红色或土灰色,刀割不收缩,也不出血,如煮熟的肉。伤口周围有捻发音,压之有气泡和稀薄、恶臭的浆液样血性分泌物溢出。病人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晚期可有血压下降、黄疸、谵妄和昏迷。
2.诊断: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存伤肢和挽救生命的关键。①伤口周围皮肤有捻发音;②伤口内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大量革兰染色阳性杆菌,白细胞计数很少;③X线检查伤口肌群间有气体是诊断气性坏疽的3个重要依据。厌氧菌培养和病理活检可以帮助确诊。需要鉴别的疾病有:芽胞菌性蜂窝织炎、厌氧菌性蜂窝织炎、大肠埃希菌性蜂窝织炎。
3.防治:彻底清创是预防气性坏疽最可靠的方法。最好在伤后6小时内进行,即使超过6小时亦应在使用大量抗生素条件下进行清创。对疑有气性坏疽的伤口可用3%过氧化氢或1:1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和湿敷。清创前后使用青霉素和甲硝唑有较好的预防作用。病人应隔离,用过的衣物、敷料、器械应单独处理,以防交叉感染。
(1)紧急手术处理:不用止血带,在病变区做广泛、多处切开,切除已无活力的肌肉、组织。
(2)敞开伤口,术后用氧化剂冲洗、湿敷。截肢术用于感染难以控制,伤肢损害严重者。
(3)高压氧疗法:在3个大气压的纯氧下,3日内进行7次治疗,每次2小时,间隔6~8小时。
(4)抗生素:大剂量使用青霉素、红霉素和硝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
(5)全身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少量多次输血,纠正水、电解质代谢失衡,加强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