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
心搏骤停可能是原发的,也可能是继发的。原发的心搏骤停最常见,有冠状动脉缺血,药物不良反应,触电(低压交流电),或心导管刺激应激性增高的心内膜所引起VF,或麻醉药物过量、牵拉内脏引起的迷走反射,急性高钾血症等。继发的心搏骤停的发生可快可慢,继发于肺泡缺氧(肺水肿、气胸及吸入氧浓度过低的气体等)、急性气道梗阻、呼吸停顿、快速大量失血、严重创伤所致的心搏骤停发生较快;因迁延的低氧血症、低血容量休克而继发的心搏骤停发生较慢。
2.安全时限
心肺脑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时间。所谓安全时限是指心搏骤停后大脑缺血缺氧尚未出现不可逆损伤的时间。按国际医学界惯例,心搏停止时间是从心搏骤停起计算,至有效心肺复苏开始为止,以此段时间长短作为判断脑损伤程度的依据。传统观点认为,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5分钟即可遭受不可逆的损伤,随后即发生生物学死亡,故把心搏骤停的安全时限定为5分钟。安全时限长短与心搏骤停的病因和原发疾病性质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