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症
1.确定房室传导阻滞的精确部位。
2.鉴别异位激动的起源(如室上性激动与室性激动的鉴别)。
3.对预激综合征进行精确分型。
4.检查窦房结功能。
5.明确某些异位性心动过速的折返机制。
6.对某些复杂的心律失常揭示发病的特殊机制及某些特殊电生理现象(如隐匿性传导、空隙现象等)。
用品及准备
1.导管电极(1)心内导管电极:在盲端导管的远侧装有白金电极环,宽2mm,电极间距离为10mm.记录希氏束图的通常用三极电导管,每个电极在导管内有一导线从导管尾端通出连接记录导线,导管直径以7F较为合适。如欲在心房、心室内同时进行刺激或记录,应另准备二极或四极导管,前者只作刺激或记录用,后者一对电极作记录用。
(2)食管导管电极:为一特制的Z极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在距鼻孔35cm左右(32-37cm)即达左心房水平,如再向下送4-5cm,则电极达左室后壁水平。以上为可进行心房或心室调搏的位置。
2.放大器 前极必须用浮地式隔离放大器,参见下表。
希氏束电图及其他部位心内心电图放大器有关指标
项 目 |
希氏束放大器 |
其他部位心内
心电图放大器 |
频率范围 |
35~500Hz |
0.05~100Hz |
输入阻抗 |
≥5MΩ |
≥5MΩ |
放大倍数 |
5×103~2×104 |
7×103~1.2×104 |
输入电流 |
≤10-9A |
≤10-9A |
共模抑制比 |
≥86db |
≥80db |
本机噪声 |
≤5μV(P-P) |
≤30μV(P-P) |
输入信号幅度 |
80~100μV(P-P) |
3~10mV(P-P) |
输出幅度 |
0.5~2V(P-P) |
2~8V(P-P) |
镉-镍蓄电池供电 |
±12.5V |
12.5V |
3.示波器 多导程示波器(与记录仪的导程相同),其移动速度自25-200mm/s.检查时连续监测。
4.多道生理记录仪 以16道以上较为合适。记录希氏束图时为保证各间期测量数值的准确,应用时记录体表心电图3个导联(如Ⅰ、aVF、V1或Ⅰ、Ⅱ、Ⅲ)。如果同时要记录右房上部、冠状静脉窦、右心室等各部电位,还需加用各自的心内记录导联,记录时走纸速度多用100-200mm/s.
5.磁带记录及回放装置 将磁带记录仪与放大器、示波器、记录仪连接。使检查全程的心内信号储存于磁带内,回放显示时择需要部分进行记录。如此则可较快速完成检查并大量节省记录纸张。但此项设备并非绝对必要。
6.程控刺激器(programmable stimula-tor) 如在记录希氏束图后,要检查窦房结功能、测定心肌不应期,诱发心动过速等,则需此项设备。此实为一特殊的脉冲发生器;其特点为可以在感知自然心律或起搏心律的基础上施加程控刺激。现举Metronic5325程控刺激器有关指标如下:①程控心率调节范围:S1~S1,200~1999±1ms;S1~S2,2~999±1ms;S2~S3,2~999±1ms.②迟延时间:0~9±0.1ms.③输出脉冲:宽度1.8±0.2ms;幅度范围0.1~20mA±10%。④敏感度:校正信号,15ms正弦方波;调节范围0.5~10mV.⑤直流供电:9V.
当通过食管电极进行心房或心室起搏时,常用脉宽10~20ms的刺激,使起搏阈值在10mA以下(30~40V),达左心房部位。如再向下送4~5cm则电极到达左室后壁部位。上述两个部位可进行心房或心室的调整与心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