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松毛虫皮炎(dendrolimus dermatitis)是指由于松毛虫的毒毛刺伤皮肤后由毒毛释出的毒液所引起的急性皮肤炎性反应。本病在5-11月份多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
松毛虫皮炎本病常见于种植马尾松的丘陵地带,多发生于从事农、林业劳动的青壮年。松毛虫幼虫体上有大量毒毛,当毒毛刺上皮肤后,其内含有的毒液即进入皮肤而致病。
临床表现
一般在接触毒毛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内发病。其皮疹分布及表现和桑毛虫皮炎相似。发疹后1~2天至10余天,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症状,以暴露部位的手、足小关节较常受累,多不对称。可有关节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多于3~7天后消退,少数可迁延一至数月。部分患者仅有关节炎症状而无皮炎史。重者可伴低热等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耳郭肿大、跳痛,愈后耳郭萎缩畸形。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发病的月份多在5-11月,有被松毛虫刺伤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血沉、抗“O”检查以及骨关节X线摄片多无异常,基本可作出诊断。临床上皮肤损害与桑毛虫皮炎类似,但后者只有皮疹损害,无关节炎症等其他表现,注意鉴别。
治疗
一、局部治疗以消炎、止痒和防止继发感染为主,常外搽炉甘石洗剂等。
二、关节炎可酌情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25mg,每日3次,用于急性期关节疼痛,必要时采用皮质激素口服或局部封闭治疗。关节炎症消退后注意功能锻炼,以防止关节畸形。
预防
预防重在灭虫,采用药物喷杀或生物灭虫(用松毛虫天敌赤眼蜂或红头小茧蜂等)。在松毛虫大发生之前及时摘除虫卵块和茧,捕捉幼虫及诱杀成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