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由于胃活动度大,且受肋弓保护,单纯胃损伤(gastric injury)的发生率在腹部钝性伤中仅占腹内脏器伤的1~5%;但在穿透性腹部伤中(尤其枪弹伤),胃损伤率就较高,约占10~13%,居内脏伤第四位。由于解剖关系,胃损伤常合并其他内脏伤,腹部穿透伤尤其如此,合并肝损伤占34%、脾损伤占30%、小肠损伤占31%、大肠损伤占32%、胰损伤占11%。单纯胃损伤的死亡率为7.3%,有合并伤的死亡率高达40%以上。
十二指肠损伤(duodenal injury)是一种严重的腹内伤,约占腹内脏器伤的3~5%。十二指肠与肝、胆、胰及大血管毗邻,因此,十二指肠损伤常合并一个或多个脏器损伤。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胃损伤腹部闭合性损伤时胃很少受累,只有在胃膨胀时偶可发生。上腹或下胸部的穿透伤可导致,且多合并有肝、脾横膈及胰等损伤。胃镜检查及吞入锐利异物也可引起穿孔,但少见。
二、十二指肠损伤十二指肠损伤分为穿透性、钝性和医源性损伤三种。国外以穿透伤居多,国内主要是钝性损伤。钝性损伤引起十二指肠破裂的机制或是直接暴力将十二指肠挤向脊柱;或因暴力而致幽门和十二指肠空肠曲突然关闭,使十二指肠形成闭襻性肠段,腔内压力骤增,以致发生破裂,引起腹膜后严重感染。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第二、三部最为多见。倘若十二指肠损伤只限于粘膜下层的血管破裂则形成十二指肠内血肿,比较罕见。
临床表现
一、胃损伤胃损伤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损伤的范围、程度、以及有无其他的脏器损伤。胃壁部分损伤可无明显症状。胃壁全层破裂,胃内容物具有很强的化学性刺激,进入腹腔后引起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象,可呕吐血性物,肝浊音界消失,膈下有游离气体。
二、十二指肠损伤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腹腔穿刺和灌洗:
是一种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倘若抽得肠液、胆汁样液体、血液表明有脏器伤,但非十二指肠损伤的特征,腹穿阴性也不能摒除十二指肠损伤。
二、X线检查:
腹部X线平片如发现右膈下或右肾周围有空气积聚、腰大肌阴影消失或模糊、脊柱侧凸,则有助于诊断。口服水溶性造影剂后拍片,如见造影剂外渗就可确诊。
诊断
一、胃损伤胃后壁或不全性胃壁破裂,症状和体征可不典型,早期不易诊断。可放置胃管吸引,以了解胃内有无血液,还可注入适量气体或水溶性造影剂进行摄片,可协助诊断。
二、十二指肠损伤上腹部穿透性损伤,应考虑十二指肠损伤的可能性。钝性十二指肠损伤术前诊断极难,究其原因:①十二指肠损伤发生率低,外科医生对其缺乏警惕。②十二指肠除第一部外均位于腹膜后,损伤后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有些病人受伤后无特殊不适,数日后发生延迟性破裂,才出现明显症状和体征。虽然十二指肠破裂后,多立即出现剧烈的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实属腹内脏器伤的共同表现,并非十二指肠损伤所特有,而合并腹内多脏器损伤更增加诊断的困难。因此术前确诊的关键在于应考虑到十二指肠损伤的可能,尤其对于下胸部或上腹部钝性伤后,出现剧烈腹痛和腹膜炎,或病人在上腹部疼痛缓解数小时后又出现右上腹或腰背部痛,放射至右肩部、大腿内侧。由于肠内溢出液刺激腹膜后睾丸神经和伴随精索动脉的交感神经,可伴有睾丸痛和阴茎勃起的症状。伴低血压、呕吐血性胃内容物,直肠窝触及捻发音时,应怀疑有十二指肠损伤。
治疗
一、胃损伤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手术时应注意有无其它脏器合并伤,防止漏诊以免贻误治疗。胃前壁伤容易发现,但胃后壁、胃底及贲门部不完全性胃壁损伤可能被遗漏,探查应详尽。1/3病例的胃前、后壁都有穿孔,应切开胃结肠韧带,显露胃后壁,特别注意大小网膜附着处,谨防遗漏小的穿孔。虽经胃管注入气体或亚甲蓝溶液,有助于术中定位诊断,但有加重腹腔污染之虞,需慎用。
胃损伤按其损伤部位、程度和性质分别加以处理。
1、胃损伤仅涉及粘膜层,出血量小,又无其他脏器合并伤,可经非手术治疗。如发生失血性休克,以手术治疗为宜。单纯胃粘膜撕裂伤,出血量也可多达2L,需手术切开胃壁在直视下寻找撕裂部位的出血点,缝紥胃粘膜血管或加用鱼肝油酸钠、明胶海绵压迫止血,然后缝合撕裂的胃粘膜。
2、胃壁血肿可能伴有“透壁性穿孔”,应切开血肿边缘浆膜层,清除血肿、止血,并根据胃壁损伤的深浅,采用胃壁全层或浆肌层缝合修补。整齐的裂口,止血后可直接缝合,边缘组织有挫伤或已失去生机者,宜修整后缝合。除非胃壁毁损广泛、严重,一般不采用胃切除术。对其他合并伤应根据其损伤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关腹前,应彻底吸净腹腔内的胃内容物,并用大量盐水冲洗。单纯胃损伤毋需置引流。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
二、十二指肠损伤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诊断的早晚、损伤的部位及其严重程度。Lucos(1977)将十二指肠损伤分为四级:
Ⅰ级:十二指肠挫伤,有十二指肠血肿,但无穿孔和胰腺损伤;
Ⅱ级:十二指肠破裂,无胰腺损伤;
Ⅲ级:十二指肠损伤伴轻度胰腺挫裂伤;
Ⅳ级:十二指肠损伤合并严重胰腺损伤。
十二指肠撕裂伤按其大小可分为①穿孔伤;②透壁损伤小于20%周径;③透壁损伤占20~70%周径;④透壁损伤大于70%周径。
十二指肠损伤局部的处理方法为:
1.十二指肠内血肿而无破裂者,可行非手术治疗,包括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和营养,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多数血肿可吸收,经机化而自愈。若2周以上仍不吸收而致梗阻者,可考虑切开***,清除血肿后缝合或作胃空肠吻合。
2.十二指肠裂口较小,边缘整齐可单纯缝合修补,为避免狭窄,以横形缝合为宜,80%的十二指肠裂伤,可用这种方法治疗。损伤严重不宜缝合修补时,可切除损伤肠段行端端吻合,若张力过大无法吻合,可半远端关闭,近端与空肠作端侧吻合。
3.对于十二指肠缺损较大,裂伤边缘有严重挫伤和水肿时可采用转流术。目的在于转流十二指肠液,肠腔减压以利愈合。转流方法分两种:一种是空肠十二指肠吻合,即利用十二指肠破口与空肠作端侧或侧侧Roux-en-Y吻合术,为最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十二指肠憩室化,即在修补十二指肠破口后,切除胃窦,切断迷走神经,作胃空肠吻合和十二指肠造口减压,使十二指肠旷置,以利愈合。适用于十二指肠严重损伤或伴有胰腺损伤者。中山医院3例采用这种方法,效果满意,但操作复杂费时,应用受到限制。有的作者提出不切除胃窦,而切开胃窦大弯侧,用肠线吸收前食物暂时不能进入十二指肠,肠线吸收后幽门功能重新恢复,故称暂时性十二指肠憩室化。对于十二指肠缺损较大,也可用带蒂空肠片修复其缺损,称之为“贴补法”。
4.对于诊断较晚,损伤周围严重感染或脓肿形成者,不宜缝合修补,可利用破口作十二指肠造瘘术,经治疗可自行愈合。如不愈合,待炎症消退后可行瘘管切除术。
5.十二指肠、胰腺严重合并伤的处理最为棘手。一般采用十二指肠憩室化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者的死亡率高达30~60%,只有在十二指肠和胰头部广泛损伤,无法修复时采用。
6、无论选用何种手术,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对伤口的愈合极为重要。十二指肠减压的方法主要有鼻胃管减压或用胃造瘘或通过十二指肠修复处造瘘和经空肠造瘘逆行插管等。近年来主张三管减压,即经胃造瘘插管和经空肠上段造瘘插两根导管,一根导管逆行插入十二指肠内减压,另一根导管插入空肠远端作营养支持。充分的腹膜外引流和早期营养支持对十二指肠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7、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十二指肠瘘、腹腔及膈下脓肿、十二指肠狭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