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强度时间曲线检查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适应症

  用于下运动神经元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肌电图对周围神经损伤程度判定有困难时,此法可连续检查并动态观察损伤神经的恢复或变性。

  方法及内容

  用电流时限可以调节的方波刺激仪或多形波刺激仪。刺激可用①单极法:即将无关电极置于肩背部,单极柄状电极置于所查肌肉运动点上。②双极法:将电极之一端置于神经肌肉运动点上,另一端置于肌肉其余部位,间距2.0cm.检查时先用时限为1.0ms之电流刺激采取运动点,而后从1000ms开始检查,求得肌肉反应阈值。方法如下:缓慢加电流待肌肉出现收缩后,逐渐减少电流,直至反应消失,再增加电流,刚出现收缩反应时之电流为阈值。此种检查有恒流型、恒压型两种。恒压型的结果记录在半(单)对数纸上,正常时值在0.1ms以下;恒流型的结果记录在全(双)对数纸上,正常时值在1.0ms以下。在对数纸上画出曲线后,由图上1000ms之阈值定为基强度,二倍基强度电刺激引起肌肉反应的最小时间标出为时值。

  [结果判定]  结果可分为正常曲线、部分去神经支配曲线及完全去神经支配曲线。正常曲线为一连续低平之双曲线(A);短时限电流刺激部分曲线陡直,长时限电流刺激部分曲线平坦。部分去神经支配曲线出现扭结(C);完全去神经支配时,曲线位于图中右上方(B),对短时限电流刺激不能反应。正常时值小于0.3ms;部分去神经时,时值大于1.0ms;完全去神经时时值多大于4.0ms.

  注意事项

  1.检查时应光线充足,位置合适,使患者及工作人员不感疲劳。局部皮肤用肥皂水清洁,经红外线照射10-15min以减少皮肤电阻。

  2.刺激点应正确置于运动点上,但在神经肌肉受损时,运动点常向远端移位,此时可将双极等距离置于运动点两侧。

  3.电流量应缓慢增加,电极应压力均匀,不要移动,以免引起不适。

  4.检查时应细致观察反应,避免将邻近肌肉的收缩误认为受检肌肉收缩,防止观察标准不一,造成误差。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