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头癣(tinea capitis)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头癣(tinea capitis)是指皮肤癣菌感染毛发和头皮而引起的浅部真菌病。根据致病真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又分为黄癣、白癣和黑点癣三种。本病在我国流行较广,主要是在农村和边远山区。建国后,由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量的防治工作,使本病在许多省市已趋于消灭或得到控制,目前发病已明显减少。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致病菌在我国,三种头癣的主要致病菌如下:

  1、黄癣:主要由许兰毛癣菌(Trichophyton schoen1einii,又称黄癣菌)引起。

  2、白癣:主要由小孢子菌(Microsporum)引起,常见的是犬小孢子菌(M.canis)、石膏样小孢子菌(M.gypseum)、还有近年来已较少见的铁锈色小孢子菌(M. ferrug-ineum)。国外以奥杜盎小孢子菌(M.audouinii)较多。

  3、黑点癣:主要由堇色毛癣菌(T.violaceum)和断发毛癣菌(T.tonsurans)引起。

  二、传播方式头癣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癣的猫、狗等家畜而传染,如白癣即可由动物传染给人。通过不洁的理发器具也是主要的传染途径之一。此外,互戴帽子、共用枕巾及梳子等亦可引起相互传染。

  临床表现

  一、黄癣(tinea favosa)

  主要见于儿童,成人和青少年也可发生。初起时为红色斑点,头皮发炎潮红,并有薄片状鳞屑,此后,形成以毛发为中心的碟形黄痂,称黄癣痂。痂的基底紧粘在毛囊口周围,中间有毛发贯穿。剥去痂皮,其下为红色稍凹陷的糜烂面。黄癣痂逐渐扩大融合,形成大片污秽色痂皮,常伴鼠臭味。患区病发色暗无光泽,但少折断。病久者,毛囊萎缩,毛发脱落,形成大片永久性秃发。头皮中央可残留散在正常毛发,头皮四周发际区通常不累及。患者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伴轻度痒感。有继发感染时可伴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有些患者仅表现为脂溢性皮炎而无典型黄癣痂,容易误诊。黄癣菌也偶可侵犯头皮外的平滑皮肤和甲板。

  二、白癣(microsporosis capitis)

  本病多侵犯儿童,尤以学龄前儿童较多。头部皮损早期呈灰白色鳞屑性斑片,圆形或椭圆形,尔后在附近可出现一至数片较小的相同损害。脱屑斑一般无炎性反应,但亲动物性菌种常引起明显的炎性反应,甚至变为脓癣。患区头发一般距头皮2~4mm处折断,外围白色菌鞘,这是因为真菌孢子寄生于发外形成。断发极易拔除。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度瘙痒。白癣到青春期后由于头发皮脂分泌增多,内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抑制了致病真菌,亦可不医自愈,愈后不留瘢痕。

  三、黑点癣(trichophytosis capitis, black dot)

  比前两种少见,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头皮损害类似白癣,但损害小而数目多,常伴不同程度炎症反应。由于毛根内充满成串孢子,病发往往露出头皮即行折断,其残留端留在毛囊口,呈黑点状,或留有1~2mm长断发。本病至青春期有的可以不治自愈。病久者经治愈后常留有瘢痕,引起局灶性脱发

  四、脓癣(kerion)

  很少见。多由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亲动物真菌引起。人类对这类真菌感染常有强烈反应。初起常为一群集性毛囊小脓孢,继而损害隆起,变成一圆形暗红色脓疱,边界清楚,质地柔软,表面的毛囊孔呈蜂窝状,挤压可排出少量脓液。损害可单发或多发。患区毛发易拔出,自觉症状可有轻度疼痛和压痛。附近淋巴结常肿大。愈后常有瘢痕形成,引起永久性脱发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真菌检查1、直接镜检:

  用镊子将病发拔下置玻片上,加一滴10%KOH液,覆以盖玻片,在酒精灯上边加温,边轻压盖玻片,驱除气泡,吸干多余溢液待检,一般以低倍镜观察,黄癣病发可见发内沿长轴排列的菌丝和关节孢子,黄癣痂内可见鹿角状菌丝;白癣病发可见围绕毛发排列紧密的小孢子;黑点癣病发可见发内呈链状排列稍大的小孢子。

  2、培养:

  取病发直接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sabouraud agar)上置室温下培养1~3周以鉴定菌种。必要时可作此检查。

  二、滤过紫外线(wood灯)检查在暗室中用wood灯照射头皮病区。黄癣病发显示暗绿色荧光;白癣病发显示亮绿色荧光;黑点癣病发无荧光。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不难诊断,但应作真菌直接镜检和wood灯检查以确诊,必要时作真菌培养。应与之鉴别的皮肤病有:

  一、头皮脂溢性皮炎多在青春期和成年人发病。主要为带油脂性鳞屑兴斑片,皮损有炎症,界限不清,可伴有脱发,无断发和发鞘,痒感明显,真菌检查阴性。

  二、头皮银屑病皮损为大小不一略高起的银白色鳞屑性斑块,边界鲜明,其皮损处头发呈束状,不易拔,无折断,皮损常超出发际,真菌检查阴性。

  三、头皮脓皮病头皮脓皮病有时应与脓癣相鉴别,前者起病较急,炎症反应及痛感明显,常伴发热,皮损处无蜂窝状毛囊孔,真菌检查阴性。

  治疗

  目前仍以采取综合治疗方案为最佳。各项措施需配合进行,不可偏废,以免造成治疗失败。

  一、灰黄霉素综合疗法1、口服:服药仍以灰黄霉素为首选,5岁以下每天2片(0.125g/片),6~10岁每天3片, 11~15岁每天4片, 15岁以上每天6片,每天3次分服,连服2~3周。疗程结束后复查真菌,以确定是否应继续服药。其它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伊曲康唑等亦可酌情采用。

  2、搽药5%~10%硫黄软膏或2.5%碘酊、1%酮康唑等,搽遍整个头皮,每天2次,连续2个月。

  3、洗头 用热水或硫磺皂洗头,每天一次,连续2个月。

  4、剃头应尽可能把头发全部剪除,这对治疗的成败与否甚为重要。每周一次,共8次。

  5、煮沸消毒患者使用的毛巾、帽子、枕套、床单、被套、梳蓖等应经常煮沸消毒,以免再感染。

  6、脓癣治疗同上,注意切忌切开引流。

  7、对于小片病灶,可用人工拔毛将病发全部连根拔除,不必服药,其它治疗措施同上。

  二、不用灰黄霉素时可选用1、特比奈芬,按体重<20kg者,62.5mg/d;20-40kg者,125mg/d;>40kg者,250mg/d,每日1次口服,连用4-8周。

  2、伊曲康唑,成人200mg/d,儿童按每天5mg/kg,连用4-6周以上。

  3、脓癣患者在用抗真菌药物的同时应加用抗生素,皮损严重而广泛者可适当应用皮质激素。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