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为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内脏真菌病。局限在肺内,常自愈。当抵抗力下降时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但也可以侵犯骨骼、皮肤、粘膜和其他脏器。

  【发病机理】
    本菌通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肺是感染的首发部位。正常人吸入隐球菌后,引起肺内感染,病变多仅局限于肺部,很少出现症状,常有自愈倾向。若因过度劳累或有免疫缺损的慢性病患者(如晚期恶性肿瘤、白血病、长期接受大剂量激素、广谱抗生素及抗癌药等治疗),吸入真菌后在肺内形成病灶,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且多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病理改变】
    本菌感染后仅引起轻度炎症反应。肺部有局限性或广泛性肉芽肿形成,坏死和空洞少见,钙化和肺门淋巴结肿大极为罕见。也可在胸膜下形成小结节。隐球菌可在脑部冠状切面的灰质部分产生病变,常可引起脑膜脑炎。

  临床表现
    肺部隐球菌病可单独存在,或与其他部位的隐球菌病同时发生。约1/3病例无任何症状,常有胸部X线检查中被发现,有时误诊为肺癌。多数患者可有轻度咳嗽、咳少量粘液痰或血痰、胸痛、低热、乏力及体重减轻等。少数病例呈急性肺炎表现,偶有胸痛或肺实变和胸腔积液的体征。当并发脑脊髓膜炎时,则症状明显而严重。常有中等度发热,偶可高热达40C,并出现脑膜脑炎的症状和体征。

  检查检验
    X线表现:病变以双侧中下肺部为多见,亦可为单侧或局限于一肺叶。可呈孤立的大球形灶或数个结节状病灶,周围无明显反应,类似肿瘤;或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或呈片状浸润阴影。约10%患者有空洞形成。

  诊断鉴别
    痰、胸液和脑脊液作墨汁涂片或培养,检出隐球菌时即可确诊。补体结合反应阳性亦有助于诊断。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无症状者有诊断价值。

  治疗
    本病常在免疫功能降低时发病,故应消除各种诱发因素。早期局限性肺部肉芽肿或空间,可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必要时可手术切除。两性霉素B的总用量为1-1.5g,可与5-氟胞嘧啶连用。氟康唑治疗也有效,200-400mg/d,静脉滴注,症状稳定后,改为口服,视病情可连用2-6个月。大蒜素也有一定疗效,可与其他抗真菌药连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