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心肌的兴奋性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影响兴奋性的因素:主要是静息电位水平或最大复极电位的水平和阈电位之间的差距,静息电位与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或阈电位水平上移,使二者间差值增大,兴奋性降低。Na+和Ca2+通道在兴奋过程中将分别经过备用、激活、失活,再回到备用状态,因此心肌细胞在产生动作电位之后,其兴奋性将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心肌细胞与神经细胞相似,在发生一次兴奋的过程中,细胞的兴奋性也相应发生一次周期性变化,现以心室肌细胞为例说明其变化规律。

  1.有效不应期

  从0期除极开始到复极3期膜电位达-55mV这段时间,无论给予多大的刺激,心肌细胞都不发生反应,即兴奋性为零(因为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此期称为绝对不应期。随之膜电位由-55mV恢复到-60mV的时间里,给予强刺激,可引起局部兴奋,但不能爆发动作电位(此时Na+通道刚刚开始复活),此期为局部反应期。由于在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内,细胞在刺激作用下都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故将这两期合称为有效不应期。

  2.相对不应期

  从复极-60mV到-80mV这段时间内,Na+通道己逐渐复活,但其开放能力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此时若用高于正常阈值的强刺激便可产生动作电位,故称相对不应期。

  3.超常期

  从复极-80mV到-90mV这段时间内,由于膜电位己经基本恢复,但其绝对值尚低于静息电位,与闽电位的距离较近,故用略低于正常阈值的刺激便能产生动作电位,此时兴奋性高于正常,称为超常期。在超常期内引发的动作电位,其0期除极速度、动作电位幅度及传导速度均低于正常。这是因为此期内部分钠通道仍处于失活状态。这样的动作电位传播速度较慢,因此容易形成心律失常

  最后,复极过程完毕,膜电位恢复正常,兴奋性也恢复至正常水平。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