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是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改变。常同时有咽炎、支气管炎、肺炎。可引起流行,约占各种肺炎的10%,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严重的支原体肺炎也可导致死亡。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病因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兼性厌氧、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大小为200nm.支原体为动物多种疾病的致病体,目前已发现8种类型,其中只有肺炎支原体肯定对人致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它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引起散发和小流行的呼吸道感染,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现在发现在成人中亦非少见,秋冬季较多。呼吸道感染有咽炎和支气管炎,少数累及肺。

  发病机制
    肺炎支原体在发病前2~3天直至病愈数周,皆可在呼吸道分泌物中发现。它通过接触感染,长在纤毛上皮之间,不侵入肺实质,其细胞膜上有神经氨酸受体,可吸附于宿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和破坏上皮细胞,同时产生过氧化氢进一步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其致病性可能与患者对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有关。感染后引起体液免疫,大多成年人血清中都已存在抗体,所以很少发病。

  病理改变
    肺部病变呈片状或融合成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细支气管炎。肺泡内可含少量渗出液,并可发生灶性肺不张、肺实变和肺气肿。肺泡壁和间隔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浆细胞浸润。支气管粘膜细胞可有坏死和脱落,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胸膜可有纤维蛋白渗出和少量渗液。

  临床表现

  一、症状潜伏期2~3周,起病缓慢,约1/3病例无症状。以支管-支气管炎、肺炎、耳鼓膜炎等的形式出现,而以肺炎最重。发病初有乏力、头痛、咽痛、发冷、发热、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头痛显著。发热高低不一,可高达39℃。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少量粘痰或粘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发热可持续2~3周。热度恢复正常后尚可遗有咳嗽,伴胸骨下疼痛,但无胸痛。少数病人可患有胃肠炎、关节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心包炎、心肌炎、肝炎等,个别还有中枢神经症状,病程1-4周或更长。

  二、体征体检示轻度鼻塞、流涕,咽中度充血。耳鼓膜常有充血,约15%有鼓膜炎。颈淋巴结可肿大。少数病例有斑丘疹、红斑或唇疱疹。胸部一般无明显异常体征,约半数可闻干性或湿性罗音,约10%~15%病例发生少量胸腔积液。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X线检查:

  肺部病变表现多样化,早期间质性肺炎,肺部显示纹理增加及网织状阴影,后发展为斑点片状或均匀的模糊阴影,近肺门较深,下叶较多。约半数为单叶或单肺段分布,有时浸润广泛、有实变。儿童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少数病例有少量胸腔积液。肺炎常在2~3周内消散,偶有延长至4~6周者。

  二、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少数可超过10000~15000/mm3,分类有轻度淋巴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增速。尿检查正常或有少量蛋白尿。

  三病原学检查肺炎支原体的分离,难以广泛应用,无助于早期诊断。痰、鼻和喉拭子培养可获肺炎支原体,但需时约3周,同时可用抗血清抑制其生长,也可借红细胞的溶血来证实阴性培养。

  四、血清学检查:

  血清病原抗体效价>1:32、链球菌MG凝集试验,效价≥1:40为阳性,连续两次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价值。血清间接试验>1:32,间接荧光试验>1:66,间接免疫荧光抗肺炎支原体IgG>1:16,抗肺炎支原体IgM>1:8,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直接检测肺炎支原体抗原,24小时内可获结果,均有诊断意义。

  诊断
    综合临床表现、X线检查、血清学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培养分离出支原体虽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但检出率很低,技术条件要求高,所需时间长。血清学试验有一定参考价值。

  鉴别诊断
    1、病毒性肺炎好发于病毒疾病流行的季节,临床症状通常较轻,与支原体肺炎相似。但起病较急,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倦怠等较突出,常在急性流感症状尚未消退时就出现咳嗽、少痰或白色粘痰、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或偏低,血沉通常在正常范围。痰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胸片见肺纹理增多,小片状或广泛浸润,病情严重者显示双肺弥漫性结节浸润。

  2、军团菌肺炎是由革兰阴性嗜肺军团菌引起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可散在或流行发病,有2-10天的潜伏期。表现为发热、寒战、咳嗽、肌痛、乏力或胸痛、恶心、呕吐、腹泻、神经精神症状,严重者可有肾功能衰竭。呼吸困难,可出现肺部实变体征及湿性罗音,累及胸膜时有胸腔积液体征。

  治疗

  1、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严重呛咳者可给予镇咳药,可用可待因15~30mg,一日3次。

  2、抗生素治疗早期使用适当抗生素可减轻症状,缩短疗程。红霉素、交沙霉素和四环素类治疗有效,可缩短病程。红霉素0.5g,每8小时一次;交沙霉素的胃肠道反应轻,其他副作用少,效果与红霉素相仿,用量1.2~1.8g/d,分次口服;四环素0.5g,每6小时一次。治疗须继续2~3周,以免复发。

  预后

  一般尚好,病后免疫不持久,数年后可有第2次发病。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