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汗疱症(pompholyx)又称出汗不良( dyshidrosis),为一种手掌、足跖部的水疱性疾患。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过去认为是由于手足多汗、汗液潴留于皮内而引起,现在多认为汗疱症为一种皮肤湿疹样反应,其病因包括多汗、遗传因素、精神紧张、局部感染、食物或药物过敏等。
临床表现
一、本病分散或成群发生于手掌、手指侧面及指端,少见于手背、足底,常对称分布。多见于20-40岁,好发于春秋季节,常每年定期反复发作。
二、典型损害为位于表皮深处的小水疱,粟粒至米粒大小,呈半球形略高出皮面,无炎症反应。水疱内含清澈浆液,干涸后形成领口状脱屑露出红色新生上皮,薄而嫩。有程度不等的瘙痒及烧灼感。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季节性发作,对称发生于手掌,损害为小水疱,深在,疱壁紧张,干涸后脱皮,可自愈,但常复发,即可作出诊断。须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
一、水疱性手足癣病程慢性,常为单侧发病。病变累及指(趾)甲及手足背。多为局限一处成片状分布之水疱,大小不一,可相互融合,境界清楚。真菌检查阳性。
二、汗疱型癣菌疹发病与活动性皮肤癣菌病灶有关,病灶治愈后癣菌疹可自愈。皮损表现为浅在性水疱,疱壁薄。癣菌素试验阳性。
三、剥脱性角层松解症主要表现为表皮剥脱而无深在性小水疱。患者无主观感觉不适。
治疗
一、全身治疗可给与镇静剂如地西泮等口服。对于急性严重的炎性反应可给与醋酸泼尼松10mg.每日3次口服,短程治疗。
二、局部治疗主要是以干燥止痒为主。以水疱为主时外搽1%炉甘石洗剂,每2-3小时1次。有大水疱时要挑破,或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湿敷。有多汗时可外搽5%甲醛乙醇溶液,每日1次。在脱屑期可用0.1%醋酸泼尼松霜或曲安西龙霜等外搽,每日1-2次。
三、其他除去可疑诱发因素,试用浅层X线局部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