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1)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是指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疾病。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女性为主,尤以经产妇和服用避孕药者多见,男女比例为1:3,但随着年龄增长性别差异减少,50岁时男女之比为1:1.5,老年人中男女发病率基本接近,这可能与雌激素在胆囊形成中的作用有关。

  病因
    常见能形成结石的因素有:

  (1)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膳食使体内胆固醇增加或肝脏合成胆固醇量增多,造成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

  (2)某些肠道疾病由于丧失了胆盐,也使胆固醇处于相对过饱和状态。

  (3)不能按时进餐,胆汁在胆囊内潴留时间过长。

  (4)胆道感染,胆囊壁发炎,其收缩功能减退。

  (5)某些溶血性疾病或肝硬变时也可导致胆囊结石,但这种结石多半是黑色结石。

  (6)由于妊娠引起的胆汁淤滞,神经系统平衡失调,也可引起胆囊结石。

  (7)长期禁食、静脉内营养,可导致胆囊内胆汁淤滞,结石形成。

  (8)胃大部分切除或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后,也可使胆囊排空延迟,利于胆石的形成。

  发病机制
    胆囊结石的成因目前认为是综合因素的作用:1.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改变,使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 容易使沉淀析出和结晶导致结石形成;2. 胆囊胆汁中抗成核因子减少,促成核因子增加,后者分泌大量的粘液糖蛋白,促使胆固醇容易析出形成结石。3.胆囊收缩能力减低,胆囊内胆汁淤滞也促进结石形成。

  临床表现

  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与结石是否引起胆囊梗阻及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较大的结石不易引起胆囊的梗阻,可长期不发生症状,病人无任何不适感觉,仅在B超体检时发现。也有部分病人表现为胆绞痛或急、慢性胆囊炎的症状。

  一、症状
    1.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如饭后上腹饱胀或隐痛,且多与吃油腻食物有关。平时有上腹不适及嗳气等消化不良症,易误认为是胃病。有时感右上腹及肝区隐痛,多为持续性,同时出现一些胃肠道症状,可被误认为是肝炎。

  2.胆绞痛:当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时,则出现典型的胆绞痛发作。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加剧,同时向右肩或胸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及呕吐。起病多与饮食、吃油腻的食物、劳累及精神因素有关。

  3.Mirizzi综合征:持续嵌顿和压迫壶腹部和颈部的较大结石,可引起肝总管狭窄和胆囊胆管瘘,以及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成为Mirizzi综合征。

  4.其他:小的结石排至胆总管时形成继发性胆管结石;胆管积液;胆源性胰腺炎;胆石性肠梗阻;甚至诱发胆囊癌变。

  二、体征
    一般无阳性体征,仅当结石嵌顿于胆囊颈管,右上腹胆囊区域有压痛,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Murphy征阳性。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B超检查:

  能够清晰地显示胆囊,对胆囊结石的诊断率高达95%以上,能够发现直径0.3cm以上的结石。一般认为B超对胆囊结石的诊断优于CT及口服胆囊造影等。所以,对怀疑有胆囊结石的病人,一般选用B超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2.口服胆囊造影和静脉胆道造影:

  其诊断准确率仅50%..口服胆囊造影对了解胆囊的功能有帮助,直接胆道造影判断有无继发胆管结石或Mirizzi综合征时有效。

  3.CT:

  对判断结石成分有帮助。

  诊断胆囊结石的诊断,首先是根据病史,如常有右上腹部疼痛,并向右肩部放射,伴有发热等,其次是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将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再辅助一些必要的特殊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对那些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主要依靠B型超声波检查来确诊。

  鉴别诊断
    与胆囊结石表现很相似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类:

  (1)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变等。

  (2)胃肠道疾病:如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性溃疡、位置高的阑尾炎及右侧结肠疾病等。

  (3)胆道疾病:如胆道功能失调、胆囊肿瘤、胆囊息肉样病变及胆道寄生虫等。

  (4)其他:如右侧肾盂肾炎,带状疱疹及神经根炎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