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胃恶性淋巴瘤(gastric malignant lymphoma)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概述

  胃恶性淋巴瘤(gastric malignant lymphoma)是指原发于胃粘膜下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胃肉瘤的70%-80%,占消化道恶性淋巴瘤的1/3,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发病年龄以45-60岁为多,男女之比为1.7:1.病因不清,可能与HP感染有关。

  病理改变

  胃恶性淋巴瘤可以发生在胃的各个部分,以胃体中部小弯侧和后侧较多见。肿瘤早期始于胃壁内淋巴滤泡逐渐向四周扩散,并侵犯胃壁全层,覆盖于肿瘤表面形成溃疡,或穿破胃壁全层以至穿孔。病变可为多发性,出现于胃壁多处。肉眼外观可分为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和结节型,但临床上更多见为混合型。按细胞组成可分为霍奇金及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后者原发于胃的比例更高。胃恶性淋巴瘤的主要转移途径为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局部浸润的范围很少越过幽门和贲门。

  临床表现

  一、临床症状上腹部疼痛为最常见的症状,也可发生与溃疡相似的疼痛,但没有规律性,服制酸药物不能缓解,体重减轻,晚期呕血及黑便较常见,少数病人有发热。病变位于幽门部可出现梗阻症状。1/3的病人上腹部可摸及肿块。

  二、分期胃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方针及预后与病期早晚有密切关系。

  临床上将胃恶性淋巴瘤分为四期:

  Ⅰ期:病变局限于胃。

  Ⅱ期:病变在胃,并波及区域淋巴结。

  Ⅲ期:病变已波及膈肌上下。

  Ⅳ期:病变已广泛转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X线检查X线检查的典型表现为胃窦后壁或小弯侧面积较大的浅表溃疡,胃粘膜上多数不规则圆形充盈缺损呈“鹅卵石”样改变,胃粘膜皱襞肥厚,肿会虽大仍可见蠕动通过病变处。

  二、胃镜检查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肿块型或结节型表现为胃腔内局限多发及浸润性粘膜下肿块,粘膜表面常有糜烂出血。浸润型表现为肿瘤浸润胃壁形成巨大局限皱襞,常伴有多发性浅表溃疡。

  三、CT检查可见胃壁增厚,并了解肝脾有无侵犯、纵隔与腹腔淋巴结的情况,有助于排除继发性胃淋巴瘤。

  四、内镜超声(EUS)

  可见胃壁增厚,还可判断淋巴瘤浸润胃壁的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结合胃镜检查下活组织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率。

  鉴别诊断

  1、与胃癌的鉴别要点胃恶性淋巴瘤的平均发病年龄较胃癌年轻,病程较长而全身状况较好;梗阻和贫血症状少见。肿瘤表面的粘膜往往未完全破坏,质地较软,切面偏红,肿瘤较大而淋巴转移等较同等大小的胃癌轻。

  2、原发性与继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鉴别前者无浅表淋巴结肿大,血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胸片中纵隔无肿大淋巴结。肝脾正常。术中发现除胃及区域淋巴结受累外,常无肠系膜淋巴结等其他组织受侵犯。

  治疗

  一、治疗方案选择Ⅰ期:手术、放疗局部及区域淋巴结。

  Ⅱ期:手术、放疗局部及区域淋巴结、化疗。

  Ⅲ期:手术。

  Ⅳ期:化疗、残存病变处放疗。

  二、手术治疗切除范围与胃癌相似,但应注意其在胃壁内的饿浸润范围常较远,谨防切端肿瘤残留。对较大的肿块也不应轻易放弃切除,因其在向周围组织的浸润远较胃癌轻。对不能切除的肿块还可以经过放疗或化疗后再次手术。

  预后

  胃恶性淋巴瘤的预后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等有关,平均5年生存率超过50%,优于胃癌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