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器官移植病人标准的护理计划 2

  (5)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控制参观与探视人员。

  3观察并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如有渗湿,及时更换。

  4保持引流通畅,定期挤压引流管畅,必要时负压抽吸,勿使管道扭曲、打折,及时更换引流袋,并取引流、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5各输液管道、三通接头、延长管等无菌接头不宜反复打开,以免污染。

  6口腔护理,每天3次,观察口腔粘膜有无异常,如发现白斑或溃疡,及时涂片寻找霉菌。

  7鼓励病人咳嗽、咳痰,痰稠者行雾化吸入;发现呼吸急促、肺部罗音者应及时行X线检查。

  8监测生命体征每小时1次,观察感染早期征象,正确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或抹片),为确定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9加强营养支持,增加抗感染能力。

  10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确保疗效可靠,同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防止长时间用药产生的并发症。

  重点评价:

  1病人有无感染早期征象。

  2病人是否了解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能否配合预防感染措施。

  三、潜在并发症——出血

  相关因素:

  1与术前、术中抗凝药物应用有关。

  2术后大量使用激素,使胃肠粘膜发生应激性溃疡。

  3术中、术后各种有创监测置管、损伤。

  4术后病人苏醒不全、剧烈躁动。

  主要表现;

  1病人心率加速、脉数、血压下降或休克,中心静脉压降低。

  2尿少、比重高,血红蛋白降低,血细胞比容增加。

  3病人表情淡漠,烦躁不安。

  4呕血、便血、咯血或伤口渗血等。

  护理目标:

  1病人无出血。

  2循环稳定,心率、血压正常。

  3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均正常。

  护理措施:

  1评估引起出血的潜在因素,以便重点预防。

  2严密监测病人血循环改变情况,如心率、血压,测量生命体征每小时1次。

  3注意伤口引流液的颜色及量的变化,如引流液大于100mL/h,且为血红色液体,则要注意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应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4观察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及注射部位有无出血迹象,注意有无口、鼻出血、呕血、便血等。

  5嘱病人术后早期勿过度活动,以免引起创口出血。

  6为防止消化道出血,术后遵医嘱可适当应用保护胃粘膜及抗酸药物,如雷尼替丁、氢氧化铝凝胶等。

  7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尤其是注意尿量、尿比重的改变。

  8如有大量活动性出血,应进入如下紧急处理:①及时通知医师。②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外界不良刺激。③关心、安慰病人,稳定病人情绪,必要时给予适当镇静剂,同时各种抢救工作忙而不乱。④遵医嘱快速输液、输血,以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⑤遵医嘱及时使用止血药物,必要时做好手术止血的术前准备。

  重点评价:病人是否出现出血先兆症状。

  四、潜在并发症——免疫排斥

  相关因素:供、受体双方组织抗原性有明显差异。

  主要表现:

  1突然出现寒战、高热。

  2移植物局部肿大、胀痛。

  3移植器官功能减退,如肾移植后无尿、肝移植后黄疸加深、转氨酶升高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