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肿瘤护理 > 正文

白血病患者行股静脉置管化疗的护理

  一、出血的预防

  置管后用1次性治疗巾包裹沙袋压迫置管部位(10min以上),至术部无渗血为止。置管期间随时观察术部出血情况,如有出血,采用沙袋或绷带压迫止血。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如果止血无效,立即拔管。

  二、静脉炎的预防

  ①化疗药物因毒性强,刺激性大,输液时速度宜慢,并注意多饮水,以稀释血液中药物浓度,减少高浓度大剂量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输液完毕,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冲管,减少药物在局部滞留,加速药物的循环。

  ②注意观察置管段血管外皮肤有无红、肿、硬结发生,询问患者有无沿血管走行的疼痛。如有静脉炎征象,可用湿热毛巾外敷,并用0.5%奴夫卡因10ml加氢化可的松25mg静注。

  三、感染的预防

  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输液装置,局部常规消毒换药,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及渗血等。测体温,4/d,如有发热,查明感染灶并对症治疗。如置管部位感染,拔管并作细菌培养。病室环境保持清洁通风,紫外线消毒房间,3/d;过氧乙酸喷雾,2/d;强力消毒净拖地。患者床单位使用隔离帐,减少陪人和探视。对患者及家属作好宣教,讲明白血病感染的危险性及预防知识。

  四、导管堵塞的预防

  每日输液完毕用肝素生理盐水(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肝素12500U)2ml封管。两次输液间隔>8h者,中间需冲管1次。避免在导管内抽血。输血者,需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发现肝素帽内有血凝块需及时更换肝素帽。输液不畅时,可用注射器回抽,不可强行冲管。

  五、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血栓形成是由于导管周围的血流缓慢、血管内膜损伤、或纤维蛋白原蓄积,高凝状态而引起。观察下肢有无肿胀、瘀血、渗血、疼痛等血栓形成现象。鼓励患者活动肢体,保持输液通畅,长期不输液者,及早拔管。

  六、导管脱出的预防

  导管尾端可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每日更换敷料时注意缝线有无脱落,导管有无脱出。如有脱落,及时消毒固定。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