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融会了中医学、时间医学、免疫学等诸多科学知识。
根据中医“内病外治”、“子午流注”和“冬病夏治”的理论,夏季是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的缓解期,少有发作。这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在穴位所贴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用一些温养的药物来调和脏腑,人体阳气得天阳相助,有利于激发经脉之气,辛香、逐痰、通经之药与经络共同作用,达到温阳利气、祛散伏痰、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和内在平衡,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和减少慢性呼吸道疾病在冬季的发作,从而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体现了中医学“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
在农历三伏期间,采用中药白芥子、苏子等天然中药贴敷天突、肺俞、膏肓等相应穴位治疗,并结合现代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通过经络穴位,透过表皮,进入细胞外间质,通过皮肤循环从细胞外液进入血液循环,将药物作用传递到病所,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对慢性咳嗽、哮喘、支气管炎、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具有较好疗效。此疗法的药物经皮肤吸收不经胃肠代谢,保护肝肾、脾胃功能,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接受,更适合老年人、年老体弱者、不耐受口服药、儿童患者使用。治疗时,医生要结合病人的体质,辨症选穴,这样治疗更具有针对性,效果也更好。
另外,中医冬病夏治也可在三伏治疗的还有: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妇科病、脾胃病等,医生根据患者的阴阳体质的不同、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选用不同的阴阳经脉辨症施贴。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1.避免在烈日下活动,不宜大量活动出大汗,以免造成贴敷脱落。
2.饮食宜清淡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品,荤素搭配,不宜过饱。不喝有防腐添加剂的饮料,可以引用矿泉水、白开水及各类榨取的新鲜果汁和蔬菜汁。
3.保证充足睡眠和良好的心态。今年的三伏时间:
头伏:7月15日-7月24日;第一个中伏:7月25日—8月3日;第二个中伏:8月4日—8月13日;末伏:8月14日—8月23日。因为今年有两个中伏,所以比往年多出一伏的治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