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五官科护理 > 正文

睑内翻与倒睫的诊断与治疗

  眼睑游离缘向眼球方向内卷,为睑内翻(entropion)。睫毛倒向眼球并刺激角膜的反常状态,为倒睫(trichiasis)。睑内翻同时存在倒睫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临床上依发病的原因常分为三类:

  (一)瘢痕性睑内翻

  「病因」常因睑结膜或睑板瘢痕性收缩而至睑缘内卷,多见于沙眼、结膜烧伤或其他重度结膜炎症。依据临床特征,诊断常不存在困难。药物治疗多不易奏效。

  「治疗」手术是治疗睑内翻的主要方法。

  1睑板部分切除术(Hotz术)该手术适用于老年患者,其方法是:

  ①麻醉,取20%普鲁卡因或2%~3%利多卡因05~10ml作眼睑皮下及结膜下局部浸润麻醉,结膜囊内滴10%丁卡因作表面麻醉;

  ②取角板伸入上睑穹窿部托起上睑,或眼睑夹将上睑夹住;

  ③切口,在睑缘上3~5mm处作与睑缘平行的皮肤切口;

  ④暴露眼轮匝肌,分离并作楔状切除部分眼轮匝肌;

  ⑤暴露睑板,于睑板下缘上方2~3mm处作楔状睑板切除;

  ⑥清理切口,并彻底止血;

  ⑦缝合切口,皮肤、皮下组织和肌层间断缝合3~5针;

  ⑧结膜囊滴抗生素眼药水,伤口外涂眼药膏,包扎术眼,每日换药1次,术后5~6天拆线。

  2睑板切断术有3针法和5针法,临床常用5针法,方法是:

  ①麻醉,同睑板部分切除术;

  ②预置缝线,取5只缝皮三角针,并穿在一根缝线上。先取1针自睑板上缘穹窿部结膜面,经睑板与轮匝肌之间行走自睑缘上3mm处皮肤侧出针。依同法预置另4针,每针间距应保持均匀;

  ③切断睑板,于睑缘上2mm处的睑板下沟结膜而作与睑缘平行的切口。切口两端应接近内外眦部,深度要求达睑板1/3厚度;

  ④缝合,先拉紧缝线并逐一剪断缝线、去针,配成4对缝线,每对缝线间各置一胶粒,然后结扎缝线,结扎力量应均匀,使睑缘呈轻度外翻状态;

  ⑤包扎术眼,结膜囊先滴抗生素眼水冲洗,后涂抗生素眼膏包扎,每日换药1次,术后5~6天拆线。

  (二)先天性睑内翻

  「诊断要点」常见于婴幼儿,多发于下睑内侧。常伴内眦赘皮,即鼻根部发育不够饱满,较平坦,双眼内眦间距较宽的现象。患儿表现为怕光、流泪、经常性眨眼,睑内侧倒睫。

  「治疗」轻度睑内翻倒睫有自愈趋向,不宜急于手术。一般在5~6岁时仍未自愈者应采用手术方法矫治。

  (三)痉挛性睑内翻

  「诊断要点」主要是由于持久性眼轮匝肌痉挛性收缩所致,常见于老年人下眼睑。因睑皮肤松弛,眶内脂肪组织减少,失去了对眼轮匝肌肌纤维收缩的牵制和眼睑的正常支撑作用而引起,主要表现为睑内翻与倒睫而造成的角膜组织损伤症状。

  「治疗」橡皮膏牵拉法,即取一长方形橡皮膏,一端贴于睑下缘,另一端贴于颊部,牵拉不宜过度。手术矫正法,即距睑缘2~3mm处,沿睑缘切除一条形皮肤,以加强皮肤张力。恢复正常睑组织关系,达到治疗目的。

  (四)倒睫

  「病因」是指眼睑位置正常时,部分睫毛倒向眼球,刺激角膜的现象。多因睑缘组织炎症性损伤,使睫毛毛囊周围形成瘢痕性收缩所致,常伴有睑内翻,引起睑内翻的各种原因均可导致倒睫。

  「诊断要点」由于睫毛位置异常,使睫毛长期对角膜和结膜造成摩擦性损伤,终致结膜炎或角膜炎,甚至角膜溃疡,造成严重视力损害。主要表现为眼异物感、流泪、疼痛及睑痉挛等角膜刺激症状。结膜充血、角膜浅层混浊,甚至角膜溃疡,角膜血管新生等现象。

  「治疗」数量少的倒睫可用睫毛镊拔除或行电解倒睫术。倒睫数量多时,应采用手术方法矫治。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