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等地。掌叶大黄多为栽培。产量较大。
「性状鉴别」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不规则瓣块状或段状,长3~17cm,直径3~10cm.表面有部分棕褐色栓皮残留,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习称"锦纹".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根茎髓部较大,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①木栓层及皮层偶有残留。②韧皮部筛管群明显,有黏液腔。③形成层成环。④木质部射线较密,内含棕色物;导管非木化,⑤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排列成环状或散在,异常维管束的形成层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黏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⑥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多数淀粉粒。
根横切面无髓,余同根茎。
粉末:①草酸钙簇晶大而多。②导管多为网纹,并有具缘纹孔及螺纹导管。
「成分」含蒽醌类化合物,游离蒽醌衍生物如大黄酸、大黄素等,为大黄的抗菌成分。结合性蒽醌衍生物为游离蒽醌的葡萄糖苷或双蒽酮苷,系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其中以双蒽酮苷作用最强。双蒽酮苷为:番泻苷A、B、C、D、E、F等。尚含鞣质类物质,有止泻作用。
「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检查」土大黄苷 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2ml,温浸10分钟,放冷,取上清液10μl,点于滤纸上,以45%乙醇展开,取出,晾干,放置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
「含量测定」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总量不得少于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