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心理护理 > 正文

核磁共振检查患者的心理护理

  MRI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中重要检查手段之一,由于设备检查环境的特殊性,检查者置身于一个密闭的狭小空间,检查时的射频噪声和检查时间长等因素,使受检者易产生焦虑、抑郁,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反应过于强烈时,甚至部分受检者不能够完成检查[1]。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提高其心理应激能力,使受检者以最佳的心态配合完成检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68例受试者均来自我院各科病人,采用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98例,男63例,女35例,年龄30~80岁,平均(48.23±12.31)岁;对照组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35~76岁,平均(50.13±9.82)岁,试验组于检查前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只做常规医疗护理’未实施心理护理。

  1.2心理反应的测量指标

  1.2.1焦虑与抑郁评价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评价焦虑水平、抑郁水平。

  1.2.2测量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检查前做焦虑、抑郁程度的第一次测量。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继续核磁共振检查,再进行第二次焦虑、抑郁的测量。

  1.3心理护理措施

  1.3.1检查前护士用轻柔而礼貌的语言与患者交流,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以取得患者的信任,稳定其情绪,争取顺利完成检查。说明:(1)检查的安全性。(2)介绍检查医生。(3)介绍核磁共振检查室的环境和设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检查中的一些具体情况和体验。让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1.3.2检查中患者进入检查室,热情地迎接病人,轻声安慰、稳定情绪,用亲切的语言介绍规定及注意事项,随时守候在患者身旁,甚至可以握住患者的手,稳定其情绪。

  2.结果

  2.1核磁共振检查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反应测试结果MRI检查前各项指标的测试结果,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两组患者检查前心理应激水平相似,即两组患者承受的压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表1MRI检查前两组患者心理测试结果(略)

  2.2MRI检查中两组患者心理测试结果经过检查前实施的心理护理、检查中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2.表2MRI检查中两组患者心理测试结果(略)注:△P<0.01,*P<0.05

  3.讨论

  3.1患者MRI检查心理变化与不良后果患者在做MRI检查前有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在检查中产生焦虑、抑郁甚至恐惧反应,如果过于强烈,有可能不配合检查,影响MRI检查结果’不能为疾病诊断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资料,从而导致误诊、漏诊。

  3.2MRI检查前做心理护理可暂时提高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MRI检查前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帮助维持最佳的检查状态,可调整患者对检查全过程的认识,解除患者的心理疑虑,降低不良反应的影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配合。本研究通过两组患者的心理反应比较,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的配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这说明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MRI检查的目的,所以对MRI检查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廖姗姗,程翠英,刘彦玲。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研究。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0):791-793.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