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穿刺法
1、目的
(1)诊断性穿刺:观察上颌窦有无炎性分泌物及潴留囊肿,采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细胞学检查,同时可注入碘油进行造影检查窦腔内有无占位性病变。
(2)治疗性穿刺:通过穿刺的方法,冲洗出窦内的积脓积血,然后注入消炎药。
2、用物及操作方法
(1)用物:前鼻镜、棉签或卷棉子、上颌窦穿刺针、橡皮管及接头、20-50ml注射器、治疗碗(盛生理盐水)、弯鼻(盛冲洗流出液)各1个。
(2)操作方法;
①先将浸有地卡因液的卷棉子置于下鼻道,紧贴其外侧壁,朝向同侧眼外眦,表面麻醉约5-10分钟。
②除去卷棉子,将穿刺针对准下鼻道外侧壁,接近下鼻甲附着部,距下甲前端约1-1.5cm处,针尖斜向同侧眼外眦,旋转式刺入,当感到阻力顿消时即为穿通窦壁,有少数患者窦壁较薄,阻力感觉不明显。
③刺入后先抽吸,若有空气或脓液吸出,证明针已直入窦内,嘱患者头前倾略低,作张口呼吸,记录冲出脓液的性质、量、气味,如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应于洗前吸取,洗毕可按需求注入抗生素药液,拨出穿刺针,窦腔内用棉片填塞止血。
3、穿刺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1)空刺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①面颊部皮下气肿或感染。穿刺针刺入面颊部软组织所致。
②鼻出血。
③穿通眼眶底及窦外侧壁。
④空气栓塞。虽极少见,但非常危险。
(2)注意事项:
①穿刺部位及方向必须准确,手持穿刺针必须把持稳固,不能滑动。
②旋转进针时不应用力过猛,最好于上唇部以左或右手拇指及食指捏持穿刺针柄作为支点,以免针突然刺入窦内而损伤对侧壁粘膜。
③针刺入窦内后,必须用注射器先抽吸,若抽出多量血液,应将穿刺针拔出少许,明确空针在窦腔内方可冲洗。
④冲洗时不宜先注入空气,冲洗时不可用力过大,以免发生气栓。
⑤冲洗后仔细止血,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患者面色及表情,若有面色苍白及休克征象,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卧床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