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护理管理 > 正文

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和行为学家马斯洛(AbrahanMaslow,1908~1970)在50年代将人类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排成以下五个层次:第一层,生理需要,包括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如饮食、排泄等等;第二层,安全需要;第三层,爱和归属感;第四层,自尊的需要;第五层,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人们一般按照这个层次来追求各项需要的满足,以此来解释人们行为的动机。但也有人认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其需要的层次是不一样的。

  在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论基础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提出了“双因素理论”,将影响工作动机的因素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大类,属于工作本身的为激励因素,如工作职责和任务;属于工作环境及工作关系方面的为保健因素,例如福利待遇及人际关系,起着预防作用。赫茨伯格认为只有靠激励因素的作用,才能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效率。至于如何提高这种激励因素的作用,美国

  著名行为学家费鲁姆(VroomV.H.)提出了“期望机率模式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成果的效绩及成功可能性大小决定了激励因素作用的大小。这便使对人的需要动机的研究在理论上更完整和系统化。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