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五官科护理 > 正文

上睑下垂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临床表现】

  上睑下垂概括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从下垂程度可分为完全下垂,不全下垂及假性下垂。近年来曾证明提上睑肌筋膜缺乏力上主要原因,导致睑下垂机械性分类法的发展。近年的分类法如下:

  1.神经原性上睑下垂此为神经支配缺损的结果。常因:①动眼神经麻痹常合并第Ⅲ颅神经麻痹其他症状;②眼肌麻痹性偏头痛,较少见,其特点为一侧偏头痛后同侧动眼神经麻痹;③交感神经损伤后发生Horner综合征;④联带运动性睑下垂(MarcusGunn综合征)。

  2.肌原性上睑下垂为提上睑肌有缺陷所致,如先天性发育不良、重症肌无力、肌萎缩、眼咽肌营养不良以及眼外伤影响提上睑肌收缩功能时均可发生睑下垂。此型睑下垂可分为轻(1~2mm)、中(3~4mm)重(5~6mm)三种,提上睑肌功能可描述为:良好(>8mm)、尚好(5~7mm)、不良(4mm或更少)。此仅用于先天性睑下垂量的估算,若用于后天性睑下垂等量的手术矫正常产生过矫现象。

  3.腱膜性睑下垂(aponeuroticptosis)是由于提上睑肌功能传导障碍所致。由于腱膜缺损或撕裂显示出提上睑肌腱膜的微弱。腱膜亦可发生浸润或被脂肪组织所取代。在各型眼手术后可患腱膜性睑下垂,这可能由于术后眼睑水肿或眼覆盖时患者用力睁眼过度伸长伤及微弱腱膜所致。腱膜缺损的典型表现是睑皱折(双眼皮)过度或模糊,睑板上的眼睑很薄甚至在患者闭睑从此处能看到瞳孔。

  4.机械性睑下垂常由于各种睑肿瘤,睑松弛症等而引起,也可因眼睑瘢痕影响提上睑肌运动而引起。

  【治疗措施】

  先天性上睑下垂药物治疗多无效,手术矫正效果较好。对后天性上睑下垂,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早期上睑下垂,首先应排除重症肌无力。如系神经麻痹应确定类型找致病因进行治疗。在找到病因之前,可口服及注射维生素B族药物及ATP、cAMP、CTP等。对长期治疗无效的病例,应考虑手术矫正,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术式。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