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儿科护理 > 正文

脊髓灰质炎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治疗原则】

  本病尚无特效治疗,做好护理工作及病情监护很重要。瘫痪前期可试用两种球蛋白和干扰素,症状严重者加用泼尼松或地塞米松。瘫痪期可用促神经肌肉传导药物如地巴唑、加兰他敏、新斯的明,适当使用维生素B1、B12、C及能量合剂促神经细胞代谢药物,积极对症治疗。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采用针灸、按摩及理疗,必要时手术矫正畸形。

  【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生命体征检测体温,观察热型。绝对卧床休息直至热退、瘫痪停止进展止。妥善安排好治疗护理,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如注射、反复查体等,防止促发或加重瘫痪的发生。病情严重者可给予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以减轻中毒症状阻止瘫痪进展。

  密切观察呼吸,有无痰液聚积、咳嗽无力、呼吸频率及节律改变、发绀、吸气时上腹内凹的反常现象。保持呼吸道通畅,翻身拍背促痰排出或抬高床脚及侧卧进行体位引流。指导患儿咳嗽排痰、或用吸痰器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吸氧,必要时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等。给予抗生素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用呼吸兴奋剂治疗中枢性呼吸衰竭。

  2.止痛、保持关节功能位发生肢体瘫痪前常有感觉异常,受累肌肉明显疼痛。可用热敷法改善肌肉疼痛与痉挛,将拧干水的热棉垫敷于患处,外隔塑料单后加盖子毛巾保温或周围用热水袋维持温度(防烫伤),每日2~4次,每次20~30分钟。注意监测肌震颤、肌痉挛及肌张力情况。给予阿司匹林、消炎痛止痛,亦可用泼尼松减轻神经细胞水肿或加用镇静剂。对已发生瘫痪的肢体,应避免刺激和受压,床平整但勿太软(褥下可垫木板),盖被轻暖,可用支架保持患肢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或足外翻。应用维生素B1、B12、C及能量合剂。改善神经代谢。瘫痪停止进展后用加兰他敏、地巴唑促进神经传导。并及时开始肢体的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及针灸理疗。促进神经功能最大程度恢复,防止肌肉挛缩畸形。

  3.日常生活护理①注意饮食护理,发热期间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热退后改用普食。耐心喂养,对有吞咽困难及食后呛咳者,采用拍背、体位引流法防止窒息。

  严重病例鼻饲,每周更换1次鼻饲管。还可静脉供给营养。做好口腔护理。待吞咽功能恢复时,先试喂少量开水,再慢慢增加食品数量及种类,以训练患儿的吞咽功能。②作好皮肤护理,患儿多汗长期卧床,须保持皮肤清洁,定时更换体位,动作轻柔,以免加重疼痛。受压部位及骨突处应用50%乙醇每日按摩2次,改善局部血循环,必要时使用气圈或海绵垫,防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③观察患儿大小便情况,有尿潴留时可定时压迫膀脱协助排尿。及时清理排出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4.预防感染的传播①对患儿采用消化道隔离,第1周还需呼吸道隔离,隔离至病后40天。②患儿的分泌物、排泄物用漂白粉消毒,用具及地面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被褥日光曝晒。密切接触者应连续观察20天。或及时肌注丙种球蛋白,每月1次连用2月,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③普遍接种疫苗是降低发病率以至消灭本病的主要措施。我国现行口服疫苗接种程序为2、3、4月龄各服1次三价疫苗,4岁时加服1次。当有病例发生或病例成批出现时,宜应加服1次。疫苗强调冷藏保管,服用时嚼碎后温开水送服。

  5.心理护理患儿长期卧床丧失活动能力和身体的不适,情绪造成很大影响。工作人员应以满腔的热情对待患儿,及时解除不适,尽量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以鼓励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家庭护理及自我保健指导对瘫痪肢体尚未完全恢复的患儿,应做好家庭护理指导,使家长有长久的思想准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指导家属协助患儿做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推拿与按摩。有条件还可进行温水浴、蜡疗或针刺疗法。指导家长做好日常生活护理,注意安全,防跌伤。安排好患儿的文化知识学习,为将来就业作好准备。

  对后遗症患儿作好自我保健指导,要有健康的心理,做到人残志坚。坚持残肢的主动与被动锻炼、注意安全,防意外事故发生。坚持与社会的正常交往,以获得更广泛的支持与帮助。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